作者的話

上一篇《作者的話》寫於去年九月,原意是要簡略介紹這裡的背景及拙作的路向,當中末段曾如此說:

『過了二百篇後﹝自覺總算可以見得人﹞,未來將多點向外宣傳這個網頁,多點跟其他手記的版主交換連結。新 server 成立後,也會考慮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慕求令本版的文章更豐富。最近則忙於學習 Wap,希望在十二月左右可以把手記升格至流動電話的網絡世界,屆時希望讀者納悶的時候,經手機上來瀏覽一會吧。』

然而半年以後,卻發覺全部沒有兌現,實在抱歉。首先,已經打消了向外宣傳的打算,因為各大搜尋器早已登錄本站,每個月透過搜尋器上來的訪客都超過一萬人,向外宣傳倒變得多此一舉;第二,沒有找其他的業餘寫作人合作,其實在《寫,還是為了自己》中己經露了端倪,認識的寫作同好不是擱了筆,便是無限期脫稿,也確實曾經有朋友看我寫得有趣,也來湊熱鬧,但也只是三分鐘熱度,最後 Joint Venture 沒搞得成;第三,科技日新月異,現在 wap 已經變得不合時宜了,今天手機商不斷推出 GPRS、PDA Phone、3G 等服務,手機上互聯網己經是成熟的玩意,只是流動技術的瀏覽器對中文字換行還是不太準確,有見及此,本手記開始採用加插空格技術,令文章可以在小畫面上顯示得更加整齊。

另外,也想交待一下這裡的寫作思維。三年來,這裡是我練習寫作的原稿紙,所以一直不怕嘗試,曾經有讀者從字裡行間猜中本人很愛吃及愛玩,來信建議學一學名家寫食經及遊記,意見很合脾胃,只是這些其實都寫過了。

  • 食經 ── 見早期的《先放麵還是先放雲吞?》、《辣麵》及《一碗麵》,覺得不太喜歡寫這樣的東西,後來便再沒有寫了。
  • 遊記 ── 曾經寫過《上海遊記》及《香港遊記》系列,也寫過《吉隆坡遊記》,但沒有上傳,因為這樣流水賬方式的遊記實在不討好,也就沒有再寫了。
  • 三流的寫作方式也試過,像某某搬一段網上笑話交貨﹝見《一個人的故事》及《現代童話故事》﹞,又或者像網上作家愛用的憑歌寄意方式﹝見《只怕夢到妳》﹞,但統統都是遊戲文章,作不得真。
  • 近年也流行像區樂民般把專業溶入寫作題材裡,所以也寫過許多關於圖書館的文章。
  • 曾經有段時間喜愛加插古詩詞,見《背影》、《地下情》、《思念裡的中秋節》及《三個寂寞的心》,可惜江郎才盡,肚裡沒記得那麼多詩詞,只好又停了下來。

細心留意一下,近期也屢作不同的嘗試,《背影》是其中一篇滿意的作品,明顯是取材自朱自清的同名散文;《讓好色跟老二滾回你的巢穴裡》是刻意要偏激地發泄不滿;《原意》中一段含蓄描寫巫山雲雨,也是一項挑戰;近期也多了嘗試對白技巧,見《最後的早餐》、《理論與實踐:減肥篇》及《Oh!韋哥!》;也學著從前的文人把心底話隱含於另一題目的寫法,像《吃不到的葡萄還是甜的》,只是難度很高,也不是常常可以寫得出。

因為是以寫作練習為主的關係,每次也是本著寫一篇學一篇的精神,所以這裡一直有許多堅持,例如避免把同一題目重覆,一篇起,最多三篇為止,第四篇總要想辦法轉一轉題目;第二,這裡貴精不貴多,每一篇文章都先經構思、起稿、再反覆重讀才上傳,所以一周發三篇文章實在是本人的極限;另外,寫作時我會不斷查字典,以避免犯上錯引詞句或自撰成語的毛病;對用字也很堅持,試過一次在印象中模糊地記起了某字,卻又無從查起,只知道曾在某書看過,便即時停了筆,乘車去了圖書館找出這本書,翻出該字,再回家繼續寫,可笑的是該字卻在重讀時給刪去了,甚是可惜。

我最常寫的是時事、生活、圖書館及愛情,當中最喜歡寫的是生活,大城小景,尤其喜愛思巧理論跟現實的矛盾,只是要把平平無奇的事物寫得有趣著實困難,或許是觀察力不夠敏銳的關係。間中也會寫《男人哭吧》般玩弄修辭的文章,聊以自娛。

這裡的寫作格式大多是以兩件毫無關係的物事去串連一個寓意,這是從論文的基本方式﹝前言、第一論點、第二論點、結論﹞中演變出來的,大學時期寫得根深柢固了,一執筆便依了相同的格式,屬無師自通,算得上是別樹一格罷。從前的文章喜歡把寓意寫得含蓄,頑皮地跟讀者打啞謎,現在則是愈寫愈白,畢竟要讀者看得懂才是最重要。

韋信    —  寫於  二零零四年四月廿六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