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到日本旅遊,總會有開心大發現,倒不是美食或新奇玩意,而是失傳了的古漢語。記得年前在車站廣播聽到『新』的日語是帶 h 音的 Shin,解決了我一直對於地名如 Shum Shui Po 譯名帶 h 字的問題,相信那是失傳了的中國古音1。也說過不知從那時開始,中國人掉亂了『酢』與『醋』二字,反而是日本人仍舊忠於原著;還有那個在中文接近失傳的『炙』字2。這一切源於一派學說:古舊的東西往往會遺留在外地,反而在發源的地方卻逐漸被忘記。
新娘潭似乎自古以來都沒有民居,也就查不到任何關於新娘潭人口、村落在縣誌上的記錄。然而,自民初以來,文人卻留下不少關於新娘潭的遊記,原因是當時坊間許多介紹香港的書籍都有《香江十景》或《香江八景》,可以說是香港最早期的旅遊書,跟今天的《東京十大名勝》旅遊天書有異曲同弓之妙。《香江 X 景》乃妨效自早年的《新安八景》(見拙作《鰲洋甘瀑與西貢的關係》),但跟《新安八景》不同的是,香江 X 景並不是官方刊物,所以坊間可以有不同版本,當中便有版本推薦『娘潭飛瀑』,所以造就了不少遊人遠道來新娘潭郊遊並寫下遊記。
首先,不論在官方地圖或谷哥地圖上,梧桐河的英語譯名為 Ng Tung River(見圖一及二),但當日在河邊不起眼的一角發現了梧桐河的舊名字 —— River Indus(見圖三),亦即是『印度河』。該標示牌是簇新的反光牌,看來文字是從舊牌複製過來的,連梧桐河的英譯名字也沒有改。River Indus 這個名字有一個故事,話說當時英國人從印度派來了專業人仕來港測量,該印籍測量師以其家鄉的『印度河』命名之,成了梧桐河的舊稱。
考我上水村藉天然之鳳水得地利於雙魚開基以來阡陌相接唯是農耕有候水旱無時乃祖有鑒於斯援作築陂之舉當時擇定村旁鳳溪要點集合全村人力疊石成陂名之曰石陂頭因時蓄放調節水源相沿迄今垂二百餘載歷年加以修理村民稱便詎該陂於一九五四年六月廿一日為洪水沖潰幸蒙 前大埔理民府黎敦義 / XX (姬達?)兩任長官體恤民艱商請港府水務局撥款并派水利工程師伍夢衡先生負責䇿畫於同年九月廿八日在舊陂上游建築鋼筋三合土新陂一道經三閱月完成迨一九五六年十月復蒙現任大埔理民府華樂庭長官接納村民進一步之請求商得伍工程師同意將舊陂重新修建并加厚兩陂間之河隄隨於一九五七年一月七日興工 X 由英陸軍第二十四工兵團官兵義務代為修築本村村民搬運沙石 X 樂 X 長官籌集村料 X 三月底以後則由水務局負責繼續未竟工程竣工之日更蒙新界民政署彭德署長親臨揭幕從此水源充鬯村民利賴偉績豐功永垂不朽是為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