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她

某天,神父解釋靈魂和軀殼的關係。他說,要是一個人把四肢及所有器官都更換了,但他還是他,因為那個人的靈魂還是同一個人。我勉強明白當中的哲學,但幾位教友似乎一臉茫然。畢竟這不是一個科幻世界,實在難以想像一個人可以把整個軀殼都更換掉。那時候我想,要是神父把比喻改為『鬼上身』,會不會更容易令人明白?例如某某忽然鬼上身,由一位謙謙君子變成粗魯野人。雖然在同一個身軀、同一個面孔之內,但他不是他。這個比喻雖然更貼切,但在神父面前,還是不要班門弄斧了。

也許是文藝的神經質關係,當神父說到『他還是他』的時候,除了宗教問題外,我忽然想起《如果‧愛》裡頭的一段對話:

金城武在車廂裡對周迅說:『我帶妳回去見以前的老孫。』

周迅回答:『我就是以前的老孫。』

金城武激動地說:『妳不是以前的老孫!』

老孫不是老孫,因為老孫的心裡早已没有見東,雖然是相同的身體和面孔,但內裡的靈魂早已不一樣。這樣的愛情故事比比皆是,記得 2004 年時寫過一篇《維蒙州的一片紅葉》,文章裡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她心裡有我』。因為在此之前,世界是色彩繽紛的;但在這句話以後,相同的世界卻變得暗綠、沉寂。我為了營造鬱悶的氣氛,不斷重覆著暗綠、暗綠 … …,不明所以的讀者還以為韋信辭窮。《維》裡頭的她到底是誰不重要,可以是老孫,也可以是《春逝》裡的恩素,重點是她心裡頭己經沒有愛。雖然,那個仍舊是熟悉的身軀,仍然有著令人懷念的體溫,但她的靈魂早已跟以前不一樣 ── 她再也不是她了。

429

《如果‧愛》
《如果‧愛》

 

回憶裡的沈佳宜

現在才討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不是個很 Out 的話題?事緣最近一次朋友聚會,忽然 G 提起了這齣電影,大伙兒便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劇情。因為我未看《那》,對大家談論的話題十分抗拒,但故事還是零零碎碎的鑽入耳中。我沒有看《那》,因為我搞不清應該以什麼身份去看這齣電影。熱戀時去看《那》,心裡頭是矛盾的 ── 女朋友在身旁,但心裡頭卻惦記著中學時期那位『沈佳宜』,但卻更怕她想起她的初戀男朋友;獨身的時候看《那》,懷念起那些年兩個人的快樂時光,如今孑然一身,心裡只會更覺孤獨。

G 說,他慶幸沒有九把刀心裡頭那些年的情意結,記不起年少時愛過誰、負過誰。沒有過去的人是有福的,起碼不會悲慟一段過了期的緣份沒有開花結果,也不會因為錯過了那年那天的一個機遇而遺憾。人的回憶是帶選擇性的,只會偏愛記起快樂的時光,忘卻痛苦的日子。有時候還會憑空捏造記憶,去讓那些年的故事變得更完美 ── 或許她還想念我,或許她只是逼不得已,或許她有一天會回來 ……. 不知不覺間,人會墮進自我編造的回憶圈套裡,不斷地去尋找虛構的過去。回憶裡的『沈佳宜』應該是完美的,起碼夢裡的主角還是。

420

虛擬系統與未來戰士

在電影《未來戰士》中大隻佬明星阿諾舒華辛力加飾演的機械人 T800 來自未來世界,奉命謀殺未來人類軍隊領袖的父親米高·比恩。然而,整件事件的源頭始於美國國防部一部超級電腦 — Skynet,設計原意是當國家受外來襲擊時,電腦可以全權控制所有導彈、人造衛星等軍事設施,並自動作出防衛。後來,Skynet 背叛了人類,展開了一場人類與電腦的戰爭。

《未來戰士》跟一般的科幻故事一樣,大家都在猜想,到故事發生的時代,這樣的情況會否發生呢?小叮噹會否在廿二世紀出現?2012 時地球會否遇上大災難?2001、2010 會否像寇比力克所預言的一樣?在最近的一次學術會議中,有學者談及虛擬系統﹝Virtual Machine﹞的發展,聽罷,我跟身邊的朋友低聲細語:這不是跟《未來戰士》的 Skynet 一樣嗎?

虛擬系統是一套可以模擬硬體的純軟體系統,簡單來說,是在一部電腦裡頭建立另一套虛擬電腦,而兩套系統可以完全獨立運作而不會互相干擾。虛擬系統的發明源自兩派,一派是仿真器﹝emulator﹞的出現,例如在 Windows 系統下仿造一台任天堂遊戲機,令老鬼可以重溫年少時的經典遊戲;另一派是給電腦初學者提供一個廉價的實習平台,用家可以在 Windows 系統下建立一台 Unix、Linux、Oracle 等高檔次的伺服器,而又不用購買昂貴的器材;再者,搞垮了,只要在系統上把虛擬器刪掉、再建立便成。後來,虛擬系統逐步應用到實用的層面,例如可以在 Mac 系統下運行 MS Windows、在 Windows 7 下運行 Windows XP 等等。

在伺服器上應用虛擬系統是近年談論得最熱烈的話題,虛擬系統的優點,是掛上的伺服器不用考慮硬體價錢及存放空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搬遷或複製伺服器所需工序大大地簡化了,理論上,只要複製某個虛擬伺服器的系統檔便可以了。如是者,有學者研究了一類人工智慧系統,如發現某﹝實體﹞伺服器出現問題,可以自動把所有虛擬系統搬到另一台伺服器上。這不就是 Skynet 的原型嗎?就以敝校為例,假如該人工智慧系統背叛了人類的話,它可以輕易調動警隊、消防隊及醫療隊,因為警報系統連上了警局、消防局及報案中心。也可以經 IP 電話連到北韓國防部,說美國要跟他開戰,再發一通受襲警怖給美國的國防系統。你會說,索性拔掉電源不行嗎?不行,因為敝校的門禁系統﹝Access Control System﹞也由伺服器管理;你又會問,那麼關掉整區的電源不就行嗎?不行,因為敝校的聯營網絡系統遍佈全港十八區,它可以不用五分鐘把伺服器由灣仔『搬』到東涌,甚至搬到俄羅斯,以後每小時搬一次伺服器也成。

乖乖不得了,我家附近的防空洞在哪裡?

404

《豪情》

最近看了《豪情》這部電影,算不上是自己喜歡的一部戲,但難得的是劇本寫得完整,不像二流港產片般粗糙堆砌,屬於用心的作品。以片中的兩段感情為例,故事大綱寫古天樂及陳奕迅各自擁有一段美滿的感情生活,後來因『工作』關係而移情別戀。劇中兩位男主角都是聰明能幹的大學畢業生,背後的兩個女人﹝何韻詩及應采兒﹞同樣是有情有義、善解人意、漂麗慧黠的女孩子。在兩段近乎完美的組合下,要加插兩個風塵女子來介入,劇本的難度可謂相當高。三流的劇作家大概會安排一段矇矇矓矓的一見鍾情戲,再加一個男主角神魂顛倒、目瞪口呆的鏡頭,胡胡混混地敷衍了事,觀眾都成了騙局裡的羊牯。

《豪情》的故事,編劇或多或少希望表達他對現實社會的看法,所以劇情必須要令人信服。故事首先描寫陳奕迅是一個單純的青年人,當遇上『技術』了得的何超儀後,便迷上了這種低俗的歡愉,導致女朋友離去。後來浪子回頭了,重回何韻詩的懷抱,這令我想起多年前的新聞人物陳健康先生,在人物性格及際遇上都有異曲同弓之處。相比陳奕迅,古天樂的角色比較理性,最後能令古天樂著迷的是令人模不透的周麗淇,大概是一種如酒般愈釀愈醇的感覺,跟何超儀可謂兩個極端,該特點早在夜店猜枚時已經表現得一清二楚。

最近有網友跟我討論美與藝術之間的關係,簡單一點說,表面上的美是否等於藝術的美?許多朋友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然而,藝術所包含的領域並不局限於視覺,而是更超然地,是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的感情交流,這種感覺不能言喻,只能夠矇矇矓矓地從作品中意會出來。所以一幅相 sharp、一篇小說文采華麗、一幅畫畫得真,若然缺乏了作者的感情交流,都不能算藝術。

要了解藝術的美與表面美其實不難,就像《豪情》裡四位女主角的分別一樣。何韻詩、應采兒、何超儀及周麗淇都美麗,但前兩者所扮演的角色都只屬於一種凡俗的美,單純地溫柔、體貼、標緻,統統流於表面上的條件。當周麗淇出現後,她就像蒙羅麗莎的微笑一樣,給古天樂一種似笑、非笑、捉摸不定的神秘感。假如應采兒是一壺清茶,周麗淇就是一瓶醇酒,予人愈飲愈醉、愈飲愈著迷的感覺,這就是藝術。

每位藝術家在初打開藝術之門的時候,很容易會走入了『快感』的歧途。朱光潛博士在一篇《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對美感與快感有如下解釋:

『… 從我們的立腳點看,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別的。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於實際要求的滿足。口渴時要喝水,喝了水就覺到快慰;腹肌時要吃飯, 吃了飯也就覺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於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飽食、暖衣的快感同為實用的,並不是起於『無所為而為』的形相的觀賞。至於看血色鮮麗的姑娘,可以美感也可以不生美感。如果你覺得她是可愛的,給你做妻子你還不討厭她,你所謂「美」就是祗合於滿足性慾需要的條件,「美」就祗是指對於異性有引誘力的女子。如果你見了她不起性慾衝動,祗把她當作線紋勻稱的形相看,那就和欣賞雕或畫像一樣了。美感的態度不帶意志,所以不帶佔有慾。在實際上性慾本能是一個最強烈的本能,看血色鮮麗的姑娘而能『心如枯井』的不動,祗一味欣賞曲線美,是一般人所難能的。所以就美感說,羅斯鏗稱金的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對於實際人生距離太近,不一定比希臘女神雕像的價值高。…』

快感跟美感同樣都是感覺,但前者只是為了『實際要求的滿足』而提煉出來的低俗情慾,跟藝術不可混為一談。《豪情》中的何超儀就是這類型的角色。

333

讓好色跟老二滾回你的巢穴裡

歐美兩地的電影文化有別,荷李活電影的訊息比較正面及單純,只要努力,理想終會達成,而歐洲的電影則較為惹人反思。那麼香港的電影呢?除一部分無意識的無厘頭文化外,一般都有反思味道,但跟歐洲的電影恰好相反,所思考的只是流於假道學的矛盾邏輯,常常含糊是非黑白,甚至把邪惡合理化,原來好人當中也有壞人,壞人當中也有好人。最初的表表者莫過於《英雄本色》般的黑社會浪漫化,周潤發是黑幫小頭目,張國榮是警察,小朋友問:『邊個係好人?邊個係壞人?』大人半天也答不上口,但遠遠不如《古惑仔》系列般離譜。舊的不提,以剛過去的金像獎四部熱門大作為例,《無間道》裡誰是忠?誰是奸?《大隻佬》裡的大隻舞男是好人還是壞人?扮演警察的張兆輝又是好人還是壞人?《PTU》裡的警察是好人還是壞人?《金雞》勉強算美化色情行業,雖沒鼓勵,但也沒有反對;反觀在《風月俏佳人》裡茱莉亞羅拔絲最後希望重返學校,意識上己經顯示了兩地電影的哲學。

我其實無意去批評電影,說到底,它們都是虛構的故事,我只想指出電影與現實不可混為一談,觀眾不能把戲院裡的一套邏輯搬到現實生活中應用,因為人除了要滿足視覺慾外還要懂得善惡分明。不然,則流於禽獸一類。凡事皆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是在現實生活裡夾雜在好與壞之間的灰色地帶很多,買翻版 CD、著冒牌衣物、排隊打尖、明明超齡卻又入小童車費,貪辦公室的文具等等,錯與對的分野模糊。在人性的誘惑之下,畢竟我們不是聖人,只是人要懂得知醜,不可為的勾當沒什麼值得炫耀,更不齒於阿 Q 地找個借口去自圓其說。

近日一宗駭人聽聞的倫常慘案,當中男事主早年為答應迎娶內地二奶,竟要求二奶的妹妹一同獻身,享受齊人之福。多年來,街坊無不指責,他卻厚顏地說:『係男人都貪(色),我係貪(色)又點?』食色性也,本無不可,只是竟然不知廉恥地公然把好色拿出來耀武揚威,自己把咸濕合理化之餘,更拉了全香港的男人落水。人可以拿來哂命的優點很多,可以是大隻、靚仔、有錢、有品味,唯獨好色不能炫耀。我好叻我勁咸濕?老友,敢不敢拉下褲鏈當眾遊街?不敢的話,請讓好色跟老二滾回你的巢穴裡。

246

一部爛片與一本好書

難得的一個周日下午可以閒著過自己的生活,也許自住的主要原因不過如此。清早上網讀了當天的報紙,跟屋主 L 吃過一頓早餐後,看了一套期待以久的電影,用的正是剛買的 5.1 影音組合,周末的日子該是樣過才對。

下午看的電影是挾著四項奧斯卡獎的《Lord of Rings》,看後的感想是「o徒氣」。故事很簡單:一行九人,有聖戰士、武士、侏儒、神射手及巫師,加上極為「新手」的主角,走一條漫長的路找 Big Boss 的巢穴。途中遇上不同的人物、怪獸、神奇物品、甚至迷宮等等,活脫是 RPG 遊戲的電影版,跟N年前玩的 Bard’s Tale 沒兩樣。最激氣的是花了一個下午才發覺故事還未有結局,雖說是 Trilogy,但從前的《星球大戰》及《回到未來》每集都有自己的結局,《Lord of Rings》卻沒頭沒腦地散了場。

晚上讀完了譚劍的科幻小說《換身殺手》,結構精嚴之餘,結局更出人意表。要科學上合情合理之餘,幻想力不免受了牽制,看來功力還有進步的空間,但仍不失為一本好書,尤其以愛情小說當道的年代,《換身殺手》更是滄海遺珠。

譚劍並不是一個有名氣的作家,陌生得令書局也很難找他的書。年前上商務找譚劍的書,書局的內聯網說全香港只有一 家商務書局存有他兩本作品的其中一本,另一本算是絕版了,並非洛陽紙貴,只是賤得令書局也懶得入貨。認識譚劍源自張系國,在譚劍未出版首部作品之前,張已經讚賞譚劍其人極富潛質,受大師級作家賞識已是難得,更何況多年來從未聞過張系國公開讚賞任何人,譚劍應該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瑰寶了。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