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聖誕?

也許是年終將近,HBO 收費電影台正不斷重播阿諾舒華辛力加的舊作《The End of Days》。故事講述每逢公元一千年撒旦便會出來毀滅世界云云,電影於 1999 年尾上畫,趕及在 2000 年話題上分一杯羹。故事靈感來自《若望默示錄》(或譯作《啟示錄》)第二十章,有人解釋為基督降世一千年後,世界便會完結。然而公元一千年世界還建在,傳說便往後推至第二個千年,但 2000 年又過去了,大家還是馬照跑、舞照跳。撇除宗教上的解釋,假如公元 2000 年被視為耶穌誕生後的第二千年的話,恐怕那一派的教士都算錯數了。

先說年份,公元 525 年,羅馬教廷決定要以耶穌出生年為公元年。那時候關於耶穌的記載頗多,但關於耶穌誕生的篇幅卻少,只有《瑪竇福音》(或譯作《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分別兩章經文記載。羅馬教廷唯有推算耶穌升天時的年份再減去耶穌當時的歲數,奈何耶穌實際的歲數亦無從考究,只知約三十來歲,便勉強減去三十年作為公元元年。後來眼利的歷史學家發現了問題,因為在《瑪竇福音》中,當時的黑落德王(或譯希律王)知道伯利恆有個君王誕生了,便下令將伯利恆及其周圍境內兩歲及以下的所有嬰兒殺死。但黑落德王在公元前四年已經不在人世,耶穌不可能在黑落德王死後四年才出生,所以歷史學家相信耶穌起碼是公元前四年或以前出生。假如推算沒錯,《The End of Days》或一眾末世聖徒信眾應該以 1996 年或以前為限才對。

除了年份,基於同一原因,耶穌誕生的日子也不能考究,歷史學家推算應該在 9 月至 10 月期間,羅馬教廷是在公元 300 年後才定十二月廿五日為聖誕節,原因跟中國人的冬至有關。冬至是日最短夜最長的日子,往後的日子,日光會愈來愈長,黑暗會愈來愈短,訂定冬至日後一天為聖誕日,其實有重大象徵意義。冬至日原則上是十二月廿二日,但因為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即今天的西曆)的一年其實短了四分一日,每逢閏年會補加一日修正,導至冬至日有時會提早或延後一天,耶穌出生的晚上不可以是冬至夜,所以便順理成章地被『安排』在十二月廿四日了。

而另一個疑案是俄羅斯人的聖誕節要遲兩個星期,這又是曆法的計算問題。在公元 1582 年前,西方人採用的是儒略曆(Julian Calendar),當儒略曆運作了千多年後,羅馬教廷發現日期計算有嚴重偏差,發覺時已跟實際偏差十日,往後還會每一百年偏差一日。羅馬教廷即時重新修訂新曆法 — 格里曆,並把日子推後十日。但因為政治原因,羅馬教廷和東正教廷不咬弦,東正教並無即時採納格里曆,所以東正教今天的聖誕節比西方國家要遲約十四日。

439

細談萬聖夜

回流香港後,跟基督教友討論最多的宗教問題,莫過於宗教與文化習俗的矛盾。因為聖經十誡中禁止教徒崇拜偶像,所以某些基督教派會對傳統中國文化習俗設下總總關卡。自問不敢跟教友討論宗教問題,但說到中國文化,小弟還算略通一二。宗教與傳統習俗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中國文化中『儀』的概念不容易令人明白。舉例說,在學校裡,老師步進班房時同學要肅立並齊說:老師早晨。這是儒家以儀式來表達傳統尊師重道的禮;其他的『儀』包括朋友相見時拱手鞠躬、清明重陽時登高掃墓、喪禮時披麻帶孝等等。只是當『儀』一代一代被承傳下來,背後的『禮』已經沒有多少人去考究,儀式變成了習慣,本身不一定有特定的功利作用。後來教會硬去替習俗加上一個功能 ── 那是向鬼神崇拜,然後統統遭到禁制。

執筆時正值萬聖夜,這個西方習俗近年也被香港某些教派禁止,認為是向魔鬼崇拜,其實也是對萬聖夜的誤解。萬聖夜英語稱為 Halloween,其實是 All Hallows Eve 的意思,中文稱作諸聖節的前夕,現在還有許多天主教會慶祝諸聖節。諸聖節又可以追溯至愛爾蘭塞爾特人的古老鬼節﹝Samhain﹞的習俗。但跟中國人的鬼節不同,他們並沒有向鬼神敬拜的意思,當時小朋友會裝扮成鬼怪的模樣,希望四出遊走的鬼魂認不出偽裝後的小朋友。

當時羅馬教廷不喜歡這個異端習俗,但並沒有排斥,反而在四世紀時巧妙地安排了諸聖節在同一日,以紀念殉教者的亡魂。這個策略一下子令塞爾特人的鬼節變成了教廷神聖的日子,也令基督教進一步溶入愛爾蘭人的文化當中。現在愛爾蘭人已經沒有慶祝 Samhain 的習慣,反而萬聖夜的傳統傳入了美國,偽裝鬼怪變成了頑童四出嚇人的搗蛋行為,後來再演變成『不給糖便給你搗蛋』﹝Trick or Treat﹞的習俗。所以說,從歷史角度來看,萬聖夜是崇拜魔鬼的說法其實沒有根據,反而當年的羅馬教廷比今天的基督教更見包容。

433

節日

朋友說要給我介紹一位女伴,並說她個性比較『傳統』,意思是她熱愛中國習俗及文化。聽罷,童心一起,考了她兩個關於中國節日的問題:

  1. 中國節日中,有哪兩個節日是依太陽曆法1來推算的?
  2. 農曆單數重數的日子都有一個特定的節日,例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2、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及九月九日等等,當中有沒有玄機?

第一條問題比較容易,反而是太陽曆及月亮曆的既念比較陌生,但朋友是外國人,農曆一詞英語譯作 Lunar Calendar,就是月亮曆的意思,他反比一般香港人更明白這個既念。節日依太陽曆法來推算,簡單一點說,就是這個節日每年都在西曆的同一日出現,而非農曆,原因西曆是依太陽曆法計算的。這兩個節日是清明節及冬節,尤其是冬節,為一年中日照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意思是經過這一天後,大地將逐步趨向復甦,這種天文現象跟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有關,當然要依太陽曆推算。

第二條問題其實沒有答案,原因內地學者並沒有對這個現象作過深入研究,只有日本學者池田溫曾經發表過一篇較有份量論文而已,但論文並沒有對該現象作出結論,我們只能歸咎於巧合,或當時朝廷對節日的規範。值得一提的是上巳節﹝三月三日﹞,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的節日,即是集體淋浴的日子。宋代以後,中國人漸趨保守,集體沖涼這樣大逆不道的事,當然要步向式微了。然而,日本的女兒節及東南亞地區的潑水節仍然遺留著當留年上巳節的影子。

說罷,我轉頭問朋友:『三月三日,她會不會跟我一起「祓除畔浴」?』朋友瞪了我一眼,並謂以後不再跟我介紹女朋友云云。

  1. 太陽曆: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8%B3%E5%8E%86
  2. 上巳節: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8%8A%E5%B7%B3%E8%8A%82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