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山要脫北是地鐵惹的禍

一直沒打算寫港島區的地名,原因是殖民初期英國人活躍於港島北,連帶地名都有太多殖民地色彩,沒有研究價值。然而,某日四處網遊之際,遇上了一個面書群組『我哋係炮台山唔係北角』1,直指炮台山是一個獨立於北角的區域,理據可以到訪其面書群組拜讀一下,在此不表。因為小弟不下一次在博文中指出許多本土地名都被地鐵站移了位,甚至被虛構出來(見 404 香港不存在的角落系列),所以直覺上告訴我,這又是另一宗地鐵站懸案。連同北角的舊地名:『七姊妹』,我們嚐試考察一下三個地名的正確位置。

地名上的『角』,大多都指地形上有一隻突出來的『角』,究竟北角的『角』在哪裡?經過百多年來的移山填海,北角的海岸線早已跟原貌有很大的差別。然而,英國人早於 1903 年在港島北沿海舖設電車路2(見圖一),為舊香港的海岸線保留了重要的線索。根據 1841 年的香港地圖(見圖二),北角就是位於 East Hill 的角位,再對照今天的北角電車路(即英皇道),這個『角』就是位於舊皇都戲院(今皇都商場)的位置。

至於炮台山,名字源於 North Point Battery,直譯就是『北角炮台』。北角炮台於 1922 年拆卸了,並沒有留下太多紀錄,在僅餘的資料顯示,當年的炮台位於 East Hill(見圖三),跟前文的北角位置相若。雖然炮台早已不存在了,但連貫北角炮台的上山小路今天仍在,就是炮台山路,炮台遺址就在今天炮台山遊樂場及循道衛理中學上。由此可見,炮台山,無論在名字源頭(北角炮台)及地理位置上,跟北角是同一個地方。

說到這裡,要脫北的顯然不是炮台山,反而是北角的另一個區 ——『七姊妹』。首先,七姊妹不是北角,因為七姊妹這個名字比北角還要早出現。早於 1849 年的人口普查已有七姊妹村,那時錄得村民二百多人及房屋一百間。七姊妹村的位置,綜合多方面的證據,包括:

    1. 經常顯示舊地名的谷歌地圖(見拙作《深水埗地名大挪移》),見圖五。
    2. 維基百科指是電照街以東至鰂魚涌一帶3
    3. 七姊妹泳棚拆卸後,變成今天的七姊妹道,可以參考今天七姊妹道的規劃4
    4. 前文述及,英皇道電車路是舊北角的海岸線

得出的結論是,七姊妹的位置是英皇道以南,介乎今天的建威花園至太古坊一帶,跟前文的北角相隔了一段距離。然而,七姊妹泳灘及七姊妹泳棚的範圍則向西伸延至城巿花園一帶,甚至銅鑼灣(今俗稱天后)電氣道一帶5

總括來說,又是地鐵站惹的禍,炮台山站的位置沒錯,錯在北角站被東移到七姊妹道一帶,連帶『北角』也被賦予了新的區域定義,誤導了炮頭山居民嚷著要『脫北』。反之,從今天七姊妹道的分佈來看,七姊妹因後期的七姊妹泳灘/泳棚關係,一直西移至今天的北角站範圍,令炮台山、北角、七姊妹三個地名均產生了混淆。

圖一:Beach of North Point c 1910。照片顯示沿海的電車路,即今天的英皇道。Beach of North Point 是七姊妹泳灘的一部分。山上小屋是太古高層 Kornhill 的舊居,即今天康怡花園的位置。
圖二:Hong Kong surveyed by Captn. Sir Edward Belcher, in H.M.S. Sulphur 1841. 圖片來源
圖三:The National Archives UK: WO 78/3984. 圖片來源:gwulo.com . 地圖顯示舊北角炮台位置
圖四:The National Archives UK: WO 78/3984, 1899. 圖片來源:gwulo.com . 地圖顯示舊北角炮台的位置,左右上角的大路是今天的英皇道,圖中連貫炮台的小路就是今天的炮台山路。
圖五:谷歌地圖顯示七姊妹範圍
  1. 面書群組:我哋係炮台山唔係北角
  2. 電車史話
  3. 維基百科 — 七姊妹
  4. 壹街故事七姊妹道一號
  5. 究竟真・北角喺邊度?七姊妹又喺邊? 吓「炮台山」要「脫北」?!

475

One Reply to “炮台山要脫北是地鐵惹的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