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工作指標

把工作表現量化﹝Performance Assessment Benchmark﹞是近年 MBA 人事管理學搞出來的花樣,欠人情味之餘,是否切合實情也極成疑問。這陣子,同事們都因計算那個指標而被搞垮了,滿腦子都是奇奇怪怪的數據。為此,特地度了三個關於工作表現指標的笑話,娛人娛己,順道令正在煩腦的同事們輕鬆一下。

前言:大快樂家香雞的行政部設計了一套以炸雞跟營運掛勾的指標,勒令每家分店必須計算出每件炸雞所需的勞動成本﹝manpower﹞。舉例說,每件炸雞平均需要十八點四分鐘的人力資源1,當中包括百分之七十為生產勞動力,百分之三十為其他必須性的非生產勞動力,例如會議、訓練、維修、清潔等等,諸如此類。分店之間除了可以互相比較生產效率之餘,也可以清楚計算人手是否充裕﹝或過盛﹞,並隨生意額調整等等。

  1. 某日,公司聘請了長春滕﹝Ivy League﹞大學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碩士畢業生來作人事架構重組,令生產效率提升一倍,節省了成本之後,公司理所當然地裁去一半員工。然後,公司引進了一部超級炸雞機,又再令生產效率提升一倍,公司決定裁去另一半員工。最後集團所有員工眾望所歸,無得留低,不知由誰來負責炸雞了。
  2. 十八點四分鐘的人力資源當中,生產勞動力佔十二點八分鐘,五點六分鐘為非生產勞動力,在計算上,兩項工序的時間並不容許重疊,即員工在炸雞時不能抹檯,不能落單等等,否則『一共十八點四分鐘』的指標便不能成立,最後集團裡所有員工在炸雞的十二點八分鐘內只能乾瞪著雞塊呆等。
  3. 非生產勞動力時間包括病假、洗廁所、休息、顧客服務、打烊後收爐的工序等等,一切也得跟炸雞掛勾,當生意額下降時,雞炸少了,員工福利、顧客服務資源也相應減少,但切勿忘記洗廁所跟員工用廁所的次數掛勾,顧客服務也跟投訴掛勾。如是者,生意在『沙士』過後提升了接近一倍,生產勞動力相繼增加之餘,非生產勞動力也要相應提高。首先,顧客投訴必須由每天 3.7 宗升至 7.4 宗、員工每年的生病次數也要由每年 1.6 次增加至 3.2 次、喝水由平均每人每天喝 6.3 杯升至 12.6 杯、廁所要由每人每天上 5.8 次升至 11.6 次。更奇怪的是自此以後,炸雞店每天一共要打烊兩次。

以上案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悟者一笑吧。

 

  1. 所有數據均為杜撰

193

圖書館比美 Twins 演唱會?

Twins 的成功,實在令人咋舌,看一看排隊『爭飛』看《維港巨星匯》的歌迷們,當中不乏年屆五旬的『叔嬸』輩。門票派罄,立即緊張得青筋暴現地據理力爭,那種迫力,並不是二百元舉牌、四百元追車的收費一族可比擬,可見《戀愛大過天》已經深入老、中、青、少、童五代,實在可喜可賀。Twins 演唱會1之所以墟憾,完全拜港府臨時免費派飛所賜,加上香港人莫需有地貪婪免費品,總之人有我有,換得最後殘局收場,這是預料中的事,陶傑稱之為中國人走難文化,『立得唔好o徒』,壹老闆黎智英先生卻有更中肯的評價:『中產收入,草根取向』,這些都是香港人的寫照。

但要指正一點是免費並不一定要跟品味掛勾,正如喜歡 Twins 的歌迷不會因港府免費派飛而被貶身價,問題是如蟻附的庸俗之輩 cheapen 了星光熠熠的盛會,這是美中不足之處。香港人眼光狹窄,但凡要錢的都被抬高崇拜,典型地把品味跟價目劃上等號,所以當電影一天被降價至『一百蚊五隻』時,不論愛看與否,我們一律都買十隻八隻回家,試想想,閣下有沒有從未看過的 VCD 清閒在家?這就是香港人。

其實香港政府免費派發的禮物何止演唱會門票?圖書館長年開放,內裡有報紙、小說、雜誌、電腦、唱片、電影、互聯網服務等等,一既不需付款, 政府在背後投放的資源所費不菲。年前回美時,探訪了當過九年助理的大學圖書館,適逢那裡在搞籌款會,以簡易方式列出圖書館的開支,一套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的年費比美一輛 Harley Davidson、一套 Chemical Abstract 的費用也足以買下一台 40 吋 plasma 電視機,政府每年對圖書館的『包底費』絕不輸於 Twins 演唱會,但不見市民爭相排隊爭看報紙、小說和DVD,是香港人『唔識貨』而已。

有時候,我難以理解青少年的心態,明明圖書館設有免費互聯網服務,他們卻鍾情於留連網吧,願意傾盡積蓄、甚至犯案去支付上網費。每年圖書館投放在線上資料庫的開支便動輒以百萬元計,卻乏人問津,學問比不上線上遊戲的吸引力,只能說是人類的悲哀。

 

  1. 現場有另一隊外國組合表演,但總是記不起那繞口串法,唯有省去。

192

感情上的留白

或許你們都知道,屋主 L 跟我是鄰里,正正住我家樓上。長久以來,他們一家大小都可以自由進出寒舍,儼如一個無掩雞籠。L 居跟我家的格局一模一樣,不同的是,敝宅出奇地雜物較少,相對地住得比較寬敞,兩個同樣大小的家居面積,但我家的的活動空間卻足足大三倍有餘。每當 L 大駕光臨的時候,她總會嘖嘖稱奇於敝居的空曠,並虎視眈眈剩餘的空間。有時候下班回家,發覺家裡會多添了一些不明來歷龐然巨物,早已見怪不怪,只是為免得寸進尺,我唯有搬一條以租金除實用面積乘雜物佔用大小再乘儲存期限的公式來對峙,恐嚇得她一時三刻,但隔不了多久,她又故態復萌起來,誰叫我們是老朋友?

L 雜物多,完全因為她年紀比我大,我回港才只有兩年多,能添置的物件有限。反觀 L,家裡有一堆雞肋般的記念品,除了本身的價值外,還附帶一段過去了的記憶,這條裙是五年前外遊 X 埠時買的、那堆 CD 是十年前很愛聽的老歌,如是者,五年、十年、十五年 ….. ﹝為免當時人年齡曝光,在此省略算了﹞。每一件物事也捨不得放手,堆積著的雜物每年以倍數增長,舊物太多,捨不得扔掉,慮積下來的感情成了負累。能安置的地方有限,唯有寄放別處,跟魔術師手裡的飛刀一樣,放了手卻沒有脫手,難怪人家都說年紀大的人都有戀物狂。

過慣了洋鬼子生活,在香港人眼中,我是人數跟居住面積不成比例的異類,香港寸金尺土,空間永遠有一個平均尺價指數,有空位置便應該物盡其用。『留白』的家居藝術對香港人來說是天方夜譚,要居住環境舒適,應在空虛與凌亂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添一件裝飾物,不多也不少,蜻蜓點水式,屋子才住得舒服。

今天,感情生活也一樣需要留白,因為心頭能承受的空間有限,屯積了太多過去,捨不得也應付不來。勉強去忘記,就像困在屋子裡的一 頭蒼蠅,它總會想辦法去騷擾你渴求清靜的心,害怕去負擔太多包袱。在遇上合適的另一半前,寧缺莫濫,日子雖然寂寞,但仍願取其留白。

191

犯錯 犯罪 犯賤

人有三種潛意識的行為,分別為犯錯、犯罪及犯賤。三種『犯』之中,唯一犯錯並非因主觀主導而成的,但凡正常人做事往往以儘量避免犯錯為先,偶然犯了錯,一般都因為大意。許多例子証明人會存心往錯誤的一方走,以標準的八萬五建屋計劃為例,雖是錯誤,但因為當局者誤以為正確,所以也算是主觀主導。然而,犯錯仍然是人類潛意識的行為,因為人有冒險心態,總不會安份守己地跟隨前人的經驗行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卻偏偏不去領情。跑去研究冷氣機,成功的話,可以揚名立萬,相反,失敗收場,自討苦吃。香港一天有一位好大喜功的領導人,犯錯倒成了必然發生的事。

犯罪是潛意識的行為,有所謂『明之故犯』,喜歡挑戰司法的權威,以滿足一下反叛欲望。其實一般人的犯罪欲不一定要跟利益掛勾。每隔一陣子,新聞紙總會爆出高官名人高買的醜聞,最近則有博士律師為節省一元的車費而賠上前途。為了什麼?Who knows。莫名其妙的犯罪案例隨處可見,某某喜歡把一些辦公室文具帶回家用﹝見《待我好》﹞,不管有用與否,『立得唔好o徒』,連公司圖章也不放過,為犯罪而犯罪,其實損人又不利己。

人喜歡犯賤倒是最近才發覺的事,當中尤以女姓居多。深宵時分扭開收音機,必定會有電話訴心事的時間,女聽眾打電話來訴說男人那裡那裡不是,大男人爛口花心懶散不求上進包二奶拳打腳踢,能想像的壞處都有齊。奇怪的是女人都愛發揮其 trademark 的念舊、溫柔、寛容及偉大,一概都逆來順受,寄望男人一天脫胎換骨,但他卻變本加厲地搞得愈來愈胡鬧。主持人問,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在這樣的男人身上?女人說不上口,道理其實很簡單,不是為了愛情便是犯賤,也可能兩者皆有。

190

量化狂想曲

許久以前,一位網絡朋友寫了一篇文章,異想天開地談及人生是否都有一個配額﹝見《配額》@cantong.com﹞,呼吸配額、思想配額、飲食配額等等, 生活各部分都掛上一個數字。我去信打趣地問筆者是否玩 RPG 過了頭?配額制是作者對人生的一種無奈,例如到了某個限度後,人便不再幸福等等,一切早已命中注定,這是個很灰的觀念,我寧願相信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多於被局限在某個早經安排的範圍之中。從人工智慧學的觀點來看,並非萬物皆可量化﹝見《生活量化》﹞,快樂、 興奮、悲哀、幸福、甜、酸、苦、辣、鹹 …… 等都不能量化。今天,我忽然想起了配額這個人生哲學,想的並非配額制度的宿命,反而是其有利的一面。

昨日因病以外的一些事情去了聖保祿醫院,百無聊賴之際,好奇地翻閱在那裡派發的關於各種病症的小冊子,近年我比較注重健康,不斷增加自己對身體及疾病的認識。然本人的圓潤身軀,一直是健康的最大絆腳石 。這兩年來的目標,一直是為健康而瘦身,由健身至遷居遠郊,無一不是替健康打本,然而減肥並不是容易見效的理想,勤力與否,體重卻絲毫無損,徵詢營養師的意見,她總會搬出一堆口甜舌滑的理論來。誠然,減肥是一場持久戰,至戰勝一刻之前,極其量只有一個『﹝手崖﹞』字。若減肥可以量化的話,例如可以量出每踏出一步便距離減肥成功之日拉近多少 的話,該多好。缺乏顯見成效的減肥大計,有如借了錢給爛賭鬼,還款遙遙無期,一直堅持下去的話,說不定一天可以連本帶利清還。

除了減肥外,人生有太多的潛意識不能量化。很簡單,若待人接物可以量化的話多好,男朋友可以搬一套 ISO standard 出來跟女朋友說:『我對妳算好了,合乎國際標準。』交都可以嗌少啲。『愛』可不可以量化?當女朋友投訴:『你都唔愛我。』男朋友也可以搬一個國際標準來伸辯。遇上有第三者的時候,量一量讀數,再加一條 Linear Projection,離婚率必定下降。還有還有,我愛唔愛佢?佢愛唔愛我?佢愛我多定我愛佢多定佢愛其他人多過愛我等問題,一概有公式 運算,關係清楚顯見。哈利路亞,今後深宵節目可以專心播歌了。

189

大學 vs. 茶餐廳

經濟好轉了,看看社會上的蛛絲馬跡後不難發現。半年前正值沙士肆虐,飲食業生意慘淡,迫於無奈,大酒樓唯有搬出三十八元火鍋『步飛』任飲任食的優惠,但依然乏人問津。半年後的今天,跟 K 去了一家日本餐廳搞的五十八元火鍋任食,景況差天共地,全場爆滿之餘,還要預早兩天訂位,隱約有當年繁華的影子。市民消費力上漲,食肆隨即坐地起價,最近圖書館在籌備年尾的退修會, 秘書向場地附近的茶餐廳問價,九月中他們的到會價目才四十元一位,至九月尾時已漲價五成至六十元一位;再下一城,十月頭向餐廳接洽時,他們又抬價至八十元一位。想發達,不妨考慮投資茶餐廳的股票,入一兩手熱奶茶及奶油多,半個月毛利一倍,比什麼科網紅籌的有更好回報。

然而,市民的消費力上漲跟收入並不一定成正比,百物騰貴,人工照減,這是一個可悲的經濟現象,經濟好轉並非因為我們消費力上升,只是市民悶得荒了,自掏腰包娛樂一下。長此下去,不知這個經濟復甦現象能夠支持多久。前陣子一篇報導,謂一名年輕女律師為節省一元左右的車資,而冒險使用小童車票,因小失大,最後更賠上前途。但令我留意到的是當時人畢業於城大法律系,後負笈英倫修畢法律博士課程,在一間律師樓當見習律師,月入才不過萬二元,比不上地產經紀、IT 人、甚至排隊黨的收人。順帶一提,圖書館員的月薪底價已經下跌至一萬大元,有時候想,書讀得多有什麼用?

讀書人薪金豐厚、收入穩定,這個家傳戶曉的定理,恐怕要由今年起改寫。高等學府之間一直流傳著減薪的傳言,說的並不是早前立法局通過的公務員薪級制的減薪,而是更大刀闊斧的節省開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因為薪金是大學的主要支出,政府早年宣佈削減對大學的經濟支助,幅度比公務員的百分之六減薪要多許多,一眾『讀過書』的員工細心分析,不禁問:『錢從哪裡來?』

身受其害,經常留意有關大學的新聞,一時說院校向富商拋眉眼,一時說收生搶客,各校也不斷搞公開活動,源是開了,節流則只是遲或早的問題。學院全線自動流失及 hiring freeze 已經是不明文的規定,然後靜待誰來率先跟公務員的薪酬點脫勾 ﹝意味減薪幅度不受限制﹞,那鼓無形壓力跟《侏羅紀公園》裡的暴龍迫近一樣。先拔頭籌的是被教統局羅太向其學生呼籲『讀果行唔一定要做果行』的教育學院,首先推出肥雞餐,奈何我們行頭窄,轉行不易,退休計劃吃力不討好。第二位是城大,上周末到了那裡晚膳,碰見跟 L 熟稔的某學系副主任,言談間傳出驚人消息 ── 副學仕計劃減薪兩成,在半信半疑之際,城大於前天對外公佈了此項消息。

今天人人自危,連讀書人也自身難保,鐵飯碗隨時敲得爛,前境並不如火鍋任食般樂觀,不如我們都轉行到茶餐廳幹活好了。

188

地下情

在香港生活時所感到的那份寂寞,跟從前在異鄉獨處時的不同。因為國外生活時的交友圈子狹窄,加上外國風氣比較好客,朋友間都混得很熟。每逢喜慶節日,還是某某的生日派對,聚首的都是同一班朋友,誰是由誰介紹來的,誰跟誰來湊熱鬧,這些都不重要。雖然大家都是泛泛之交,但最終還是『玩埋一堆』,殊途同歸。然而,在香港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感覺,正因為交友的圈子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複雜,到處充滿著猜疑,不論多要好的朋友,他還是對自己的私穩抱著某個程度的保留。

跟外國不同,香港人最喜歡保留自己的感情生活,一般人在蜜運後,總會高高興興地介紹另一半及朋人認識。但香港人是奇怪的動物,她們不怕在鬧市之中光明正大地手牽手逛街,卻喜歡在朋友面前偷偷摸摸。舉一個例,認識屋主 L 的時候,幾乎每一天的中飯也都跟她一起,可是直至認識她半年之後才知道她已婚,並育有一名小兒子。事實上,L 先生高大威猛,有樣有台型,想不起他那有見不得人之處,俗語有云:『好野又何必收收埋埋?』

地下情,是一個在香港常見的現象,娛樂版每天賣的都是地下情的新聞,足見港人深好此道。男人愛搞地下情,正因為他們要『瞞』,跟小的鬼混時要瞞著大的 ,or vice versa;女人愛搞地下情,正因為閣下沒有問;大情侶搞的地下情不是因為孽緣便是包二奶;小情侶喜歡搞地下情,因為她們喜歡浪漫,她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秘密,一個既愉快也沒有第三者知曉的秘密,把其收藏在一片杳無人煙的泥土之下,留待一天,感情的種子可以暗地裡開花結果。然而,這個浪漫於第三者看來,跟一個地雷無異,無緣無故地誤觸了陷阱,弄得支離破碎,怪誰?一切由始至終被蒙在鼓裡,只怪自己反應遲鈍,後知後覺。

在香港短短兩年間,得悉的三角悲劇不少﹝見《退貨保證》﹞,受害者以女姓居多,究竟統統都是存心訛騙,還是美麗的誤會?這是只有當時人才能了解的死結。但又如何?結局還不是一樣嗎?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名女孩子,發覺自己只是一名負心漢的第三者後,去找她的一名追求者傾訴心事,不理解她安的是什麼心態,究竟是為了報復?為了儘快展開新戀情?還是只為了為隨便找一個人來開解自己﹝見《女人的固執》﹞?受害人忽然由第一者變為第三者的惡劣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她的傾訴對象則由第一者變為某位素未謀面的 A 君與 B 君的第四者,這卻是她/他所始料不及的。

香港是一個寂寞的都市,每人都迷迷糊糊地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找著的究竟是情人還是情敵,那要看閣下的造化了。

187

爛仔都會

很討厭某一類型的大男人,聲大夾惡,其實空心老倌一名,自己料子有限,卻一味在小圈子內蝦蝦霸霸。十足一隻鼓足了氣的牛蛙跟大水牛鬥身型,自得其樂,但在人家眼裡原是不值一哂。香港的典型大男人症候群並不算得嚴重,反而在美國時常常遇上,一班在唐人街衣廠裡幹活的大陸新移民,明明已經活在大城市裡,身上卻仍舊殘留一鼓『耕田佬』的脾氣,深信道理永遠會站在『聲大』的一邊,而我最愛跟這種人糾纏下去,任憑他怎樣無理取鬧,其實他能夠耍出的花樣有限。

高層次的一種大男人,仗著一點權勢去橫行無忌,黑白皆是。警務人員從前有別名喚作『有牌爛仔』,還有什麼『好仔唔當差』等等,黑社會的叫『爛仔』,當警察的也叫『爛仔』,說的正是這一類人。今天,香港的執法人員態度友善了許多,前述的別號幾近銷聲匿跡,但過了一條深圳河後,情況卻截然不同。早前內地中央電視台拍攝了一段報導,謂各地執法人員橫行,掛了一個公安或軍方車牌後,肆意非法掉頭、違例泊車、胡亂切線等等,有膽子的人可以上前交涉,後果自負。跟執法人員理論,我在美國早有前科,幸好文明社會投訴的門路頗多,只要細心記著相關的証據,一肚子的氣隨時要他連本帶利歸還。

但真正的『爛仔』最難應付,雖然只是小嘍囉,但勝在爛命一條,跟他們糾纏是瓷器撼瓦缸,算盤怎樣也打不嚮。每隔一段日子,便傳出黑社會買凶殺人的新聞,例如富商在陸羽茶室被殺、燒臘店主於上水公廁遭槍殺等等,最近更傳出保護海港協會主席徐嘉慎先生因受恐嚇而請辭。當晚適逢鄭經翰先生到港台接受訪問,重提九八年遇襲事件,概嘆人命卑賤,不論一個人活得多成功、付出多少勞力、獲得多少成就也好,生命隨時被一個『爛仔』加一柄牛肉刀﹝或一顆子彈﹞所完結。

算一算,這是瓷器跟瓦缸的戰鬥,或許我們不是欺善怕惡,問題是一個人能為公義付出多少?一條生命?妻兒子女的幸福?家人朋友的平安?人自哪一條底線起會選擇沉默?徐嘉慎先生的請辭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性的弱點,只是公義之戰還是應該有人挺身而出。鄭經翰先生明顯地選擇了後者,倒不是因為他不怕死,只是作為公義的戰士便不能跟惡勢力妥協。也許香港己經淪為『爛仔』都會,君不見中指議員也獲頒金紫荊星章?老千商人每年還是賺過滿堂紅?好佬怕爛佬,爛佬怕潑婦,其實葉劉最好仍然留任保安局局長,這樣香港才能得以安定繁榮下去。

186

給曾經令我失敗過的女孩們

也許是本人有未卜先知的奇能,本版在九月廿五日著墨批評了葉國謙議員後﹝見《妖言惑眾》﹞,廿九日民建聯正式宣佈為區選佈署,隨即關於葉的新聞接種而來,顯然保皇黨己經成為七‧一遊行後首次選舉的狙擊目標。多個民主陣營高舉聲討旗幟,而葉則有望成為頭號炮灰。民主黨經上回區選失利後,不諱言民建聯在地區的實力不容忽視,幾經波折,最後由何秀蘭出馬競選,但勝算只有五成,反而平常心地說:『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競選過程。』此言立即惹來李大作家發炮批評:『來參選不計輸贏,那妳來幹什麼?』各執一詞,戰幔才剛拉開,欲知後事如何,還看下回分解。

誰是誰非屬見仁見智,問一問加洲候任洲長阿諾舒華辛力加成敗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再問一問老政客杜葉錫恩成敗重要不重要?我想,她較李大作家的胸襟廣闊。這只算杜對政治已經沒有野心,但不代表她自此應該離開社會工作,我們參與政治或社區活動並不一定要跟政治前途掛勾,可以為了社群、可以為理想、可以為公義、也可以只為了寶貴的社區經驗。我從前在美時參與社區選舉事務,但一直沒有政治野心,連前來投票的華人也沒有任何政治利益考慮﹝見《在沒有民主的日子裡》﹞,投給誰並不是單單因為某某倚重華人社區,也不是因為某某主張減稅,他們來投票,純粹只為團結華人社區而出一分力﹝雖然在美華人依舊一盤散沙﹞。我不會懷疑何議員別有用心,民主是一條漫長的路,要贏,不如去拍中央的馬屁。

輸贏是否重要,這是老掉牙的話題,也是唸大學時老師經常要我們思考的哲學,那時候我最喜歡借班莊遜1的故事為鑑,『成功』可以促使國家英雄作弊,同樣也可以蒙蔽立法局葉議員公正之心;『失敗』可以令朋友思緒混亂﹝見《對與錯》﹞,也可以令三毛因《滾滾紅塵》而選擇了結生命。過份固執於成敗的人愈不容易滿足,惡性循環,富足得如張國榮也逃不出自責失敗的死胡同。

我從少已飽嚐失敗,缺乏運動細胞、記性不好、還經常被同學拿自己的名字作笑柄,活像一個肥版大雄,卻因而鍊就了豁達的心m雖然仍有一般人的欲望,卻不會因為成功而過份雀躍,也不會為錯折而弄得痛哭沮喪。說起來,倒要多謝曾經令我失敗過的女孩子、上司、老師、對手、情敵等等,沒有您們,今天的我才不會成長起來。

 

  1. 八八年漢城奧運中,加拿大飛人班莊遜﹝Ben Johnson﹞以破世紀錄的9.79秒驚人時間壓倒美國傳奇田徑手李維士﹝Carl Lewis﹞勝出一百公尺賽事,一度成為加拿大英雄,不過後來因為被查出服用類固醇而被取消金牌,也同時為國家帶來羞辱。

185

毛主席惹出來的禍

留美時曾經沾及政治,所以嚮往一天香港會有民主。然而,一如保守派所言,民主並不是靈丹妙藥,她本身存在著一個不可彌補的缺憾,倒不是保守派所垢病的政黨文化﹝總好過一黨專政﹞,反而是民主本身所引以為傲的『以寡服眾』制度。

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的原意是保障多數人的利益,但假若多數人所支持的見解是錯的話,民主制度便要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向錯的一方走,當中包括政客以謊言、煽動、抹黑等等不擇手段方式去欺騙市民支持,上以國力向會員施壓支持攻伊,下有組織海鮮團利誘老伯姓支持廿三條。要走民主路線,必先教育選民,當一般巿民有了足夠的政治智慧後,全民普選才可以順利進行。

近期最經典的例子要算公屋減租﹝見《維園阿伯與韋小寶》﹞,雞毛蒜皮的小事竟然有人用放大鏡去看。由九七年開始追討,每月的幾十蚊租金差價乘十二個月再乘七年,利字當前,人人動容, 帶頭拉隊向政府要求儘早『回水』的正是當年向立法會動議該條例的陳議員,如今又表態謂政府當年草草立法云云,當真『神又係佢,鬼又係佢』,大塊蕉皮比政府踩,難得又有一班支持者『任佢武黎武去』。

阿諾以一介武夫入主加洲,令人嘖嘖稱奇。唯一肯定的是加洲居民對舊洲長的痛恨,達至寧願『求其搵個人』來代替的地步。奇怪的是阿諾從來沒有政治及管理經驗,靠的只有明星效應,加洲居民所冒的風險非常大。試想,一個老闆會否聘請一個沒有相關經驗及知識的人來當話事人﹝CEO﹞?把名氣跟實際能力錯誤地掛釣,東方魅力就是一個失敗的樣板,然而加洲的一盤生意不是一般的小買賣,涉及的是 380 億美元赤字,Oh! God bless America。回想起來,九七年的董特首還不是一模一樣?當時以普羅大眾所知,董最偉大的成就莫過於跟江主席握了手,董因利成便當了話事人,奇怪的是大部分的香港人均默許了,市民愚昧追隨,到頭來自討苦吃。

少數服從多數並不代表多數人支持的一方是對的,文革時幾乎被紅潮淹沒的共黨政客深明此道,難怪他們從來都不相信民主,權力及穩定才是治國的根基,得了這個政治創傷,要怪便怪毛主席惹出來的禍好了。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