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心知

K 經常批評我是階級觀念重的人,只喜歡跟有良好學歷的人交朋友,我每次也會老羞成怒地去辯解,我從來不會去審查朋友的履歷表,也不會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學歷低的人,但我不諱言本身是個愛思考的人,所以跟知識型的朋友談得特別投契。偏巧學問跟學歷慣常都掛上關係,所以 K 有這樣的錯覺也不奇怪。

其實老朋友之中也有許多沒有大學學位的,便是這兒常常提及的親友中,也可以隨便找出一兩個來。聲對科技的認識很廣,是朋友間的表表者,連我這位掛名電腦碩士也佩服得心悅誠服,但他沒有大學學歷,也不屑去跟著潮流考一兩個混飯吃的專業牌照。隱約有脫俗的層次,但依然奇貨可居,『吊高o黎賣』,吾等實在不及。另一位,健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也同樣沒有大學學歷,這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跟他從前已經很談得來,他的學歷似乎沒有影響我們的友好關係。

最特別的例子,要算 K 的丈夫,不知何故,自初見面起便跟他特別的投契,相逢恨晚,但其學歷是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最差的一位。他年少時連中學也沒有讀完,畢業文憑也是靠四十歲後在夜校裡熬過的,但他飽閱群書,見識也廣,跟他交談是一件賞心悅耳的事。相比起來,K 還是經常深信網絡上的蜚短流長,例如燒車胎可以觸犯叛國罪等,有時候會懷疑她是否真的是『讀過書的人』。

自問是一個多思考的人,所以很喜歡跟聰明的人交朋友,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朋友間最重要是投契,問一問,喜歡跟他/她在一起嗎?happy or not?朋友就是這樣簡單,身份從來也不成問題。只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合不來的朋友只有來世再見。然而,世界上有一種人喜歡跟權貴的人攀交情,利慾薰心之餘,快樂好像已經事不關己一樣,這種人很可悲,因為他們連一位知心友也沒有。

153

電子圖書館的問與答

在貝蒂同志的串針引線下,解答了某研究生關於電子出版的問題,內容節錄如下。花了一個下午去解答,加上最近鬧稿荒,用得唔好o徒,好拿來填塞網絡空間。

1. 如何定義「電子出版」呢?

電子出版一直沒有正式定義過,間中有零星的標準公佈,但還未有一種為人所廣泛採納。現時不同供應商仍然處於百花爭鳴的時代,今天可以是 PDF,明天可以是 Microsoft。關於不同標準,閣下可以參巧 Openebook standard, EBONI standard, AAP matadata standards for ebooks 等等。

最簡單的定義,是凡把內容電子化,都可以稱為電子出版*。在版權法的範圍內,簡單如網站裡的內容也屬出版物,例如 cnn.com 等。只是依各用者所需而衍生出的定義卻略有不同,以我館為例,電子書以印刷出版﹝printed material﹞電子化為藍本,即電子書均需具備印刷書的特性,例如書頁、目錄、封面、作者、出版日期等等。

註:電子出版範圍太廣,往後只有專注於我熟悉的電子書。

2. 全世界的電子出版發展始自何時?為何開始?

最早的電子書要算 Project Gutenberg,始於1971年。創建原因不明,只是有人覺得把書本電子化了是個很酷的主意,便開始幹起來。但直至互聯網的出現,電子書才開始受重視。電子書的開始其實是單純地追趕著科技的潮流,乘著互聯網的商機,書便順道e了起來。若硬要給電子書一個發展的起點,我會選擇 1998 年,原因開始時各家自掃門前雪,各有各的格式及標準。自1998 年起,開始有人歸納了 OEB 標準,同年也是 netLibrary﹝全球最大的電子書供應商﹞的成立日期。自此以後,netLibrary 在電子書的發展上成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3. 有關電子/數碼出版的發展過程,有哪類型的出版產品?市場反應及發展潛力?

電子書發展主要分了兩個主流:網上版及下載版。顧名思義,網上版是把內容搬了上網,用者經付款及注冊後在瀏覽器上閱讀,netLibrary、Books24x7 及超星書庫屬此類,主要是由內容供應商向書商洽購了電子版使用權後,再轉售/租與個人或機構。此類服務一般會供應大量電子書給用者選擇,格式以 HTML 及 PDF ebook 為主,也有自行研制的格式,例如超星書庫等。

另一種是用者經付款及注冊後在網站把書下載至個人電腦或電子書閱讀器上,一般是書商自行供應書店售賣,例如外國網上書店及商務網上書店等,格式以 HTML、PDF 及 Microsoft ebook 格式為主,這類服務也特別開發電子書閱讀器,體積介乎手提電腦與 PDA 之間。

電子書的商業發展一直強差人意,直至 2001 年 netLibrary 宣告財政危機時問題變得更表面化。電子書的失敗原因有二:

出版商對電子書發展過分保守,擔心電子書令盜版更加猖獗,直接影響印刷版的銷路。為此,批出電子版權的書目遠比印刷書少,加上誇國的電子版權守則還未成熟,令用者在電字書的選擇遠較印刷書為少。

電子書並不十分易用,首先一定要依賴電腦,對用者有科技歧視;另外電子書也不能像印刷品般可以隨身攜帶。再加上出版商對電子書發展過分保守,電子書一般都加上許多閱讀限制,從而阻礙了電子書閱讀的自由度及易用性﹝user friendliness﹞,多年來,讀者對電子閱還並未能適應,仍然慣於依賴紙上閱讀模式,這令電子書發展舉足不前。

另外,中港台電子書發展最大的障礙是盜版。在內地,許多網站已經非法地把數以十萬計的書本電子化了,有的還打著國家發展計劃的旗號,進軍國外市場,這令實際花錢談版權搞書本電子化的書商望門卻步。

4. 有關電子書的問題:香港商務印書館何時和貴館合作,供應 OEB 格式的電子書?內容是以什麼為主題?如何借閱?為何選擇OEB格式?

我館跟商務合作自2001年,內容以文史哲為多數,但從沒有以此類書目為主,只是文史哲的書目較易取得版權,及內容壽命也較持久而矣﹝跟電腦書及商業書比較而言﹞。

借閱模式跟 netLibrary 類同,以同一時間只可以供一人借閱模式,每次不間斷的閱讀限於二小時以內。

我館實際以 XML/HTML 格式運作,OEB 只是製作電子書的 XML 規格,原因不能考究,大概也是參照 netLibrary 的。

5. 有關電子圖書館的問題:全球最先創立的電子圖書館,始於何時何地?為何開始?內容是以什麼為主題?如何借閱?好處與壞處?從圖書館角度出發,未來的電子圖書館發展趨勢如何?學校資金投放情況如何?讀者使用概況如何?

圖書館的角色一般都較為被動,電子圖書館的成立視乎供應商而定,九十年代開始有 databases,把期刊電子化了,圖書館引進了電子期刊服務後,便正式促使電子圖書館的成立。Database 是由 Indexes 開始的,Indexes 是指一類搜尋相關期刊的工具,首先是 Indexe s電子化了,及後逐步加進部分期刊全文,即 Full Text Indexes,再發展至現今的 databases。電子化Indexes 中,最早是醫科的 Medline,始於美國,線上搜尋模式的 Medline 可追溯至 1971 年。

電子書庫一般以 netLibrary 為起點,即 1998 年,也有零星財雄勢大的美國圖書館在 1998 年以前自行創建電子書庫,但一般以舊書為主。鍾情於舊書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版權問題,舊書的版權較容易處理,有部分書本的版權更是過了期﹝即五十年期﹞。相對來說,這批舊書也沒有閱讀限制,任由讀者自由閱讀及印列。例子可參考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 及 Making of America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電子圖書館好處在於讀者可在何時何地享有圖書館服務,壞處是我們稱為 Disintermediation 的現象,即讀者跳過圖書館服務直接從書庫裡找資料,怕的不是圖書館員會從此失業,只怕資訊取存﹝Information Retrieval﹞的質素從此下降。

未來圖書館的發展理所當然地會引進多元化的電子資料,但仍會爭議應否循印刷及電子資料雙線發展,還是由電子資料取代了印刷資料的單線發展?雙線發展即館藏印刷書目跟電子書目分家,各自獨立訂購並作館藏評估,好處在於讀者可以自由選擇閱讀印刷資料還是電子資料,壞處是會加重圖書館用以買書的經費。單線發展是館藏印刷書目跟電子書目混為一體,好處在於節省空間及人力資源,壞處是強制地要使用者選擇電子資料。圖書館各有所好,因為我校跟其他大學性質不同,我館屬於後者,所以我們經常會對用者說:『很抱歉,我們只有電子版。』事實上,部分讀者仍然對電子閱讀感到抗拒。

圖書館資金因資源電子化而作了革命性的改變,自九十年代開始,引進了databases,令圖書館的經費加了額外的開支。未來因電子書加入,書商也改變了其收費模式,從前書本是支付了一次費用後便永久擁有,如今電子書則需要定期支付費用來維持其擁有權,情況好比閣下訂閱了網上壹周刊一樣,不付款,電子書便從書架上消失。長遠來說,圖書館的資金投放也會受此模式所影響。

至於讀者使用情況,一如前述,電子閱讀還未普遍受落,直至一天書商放寬了閱讀及版權限制的話,使用情況才有機會改善。

152

在沒有民主的日子裡

記不起誰說的,搞學運的人最純真。他們關心社會,只憑著一個熾熱的理想,沒有絲毫利益關係。 從前沒有參與學運,一來我是位被動者,二來在美國唸大學時正值太平盛世,在校園內搞學運的極其量只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滋事份子。但那時候真正要爭的,其實是在美華人的權益,美國是一個政治現實的社會,華人政治冷感,政客固然不來討好,華人社區也換不了多少福利。記得二千年總統選舉時香港的太陽報曾越洋來找我寫關於投票的稿,有感而發,寫了一篇《亞裔「冷感」僅兩成願投票》的報導。這裡有人跑到美國去『唱衰』香港,但倒過來在香港『唱衰』在美華僑,我則屬於第一人。

在美時沒有跑在最前線去鼓吹華人投票,只有工餘時替選舉局當翻譯員,為不諳英語的華人解釋投票規則。華人政治冷感因為他們在美國沒有歸屬感,這說法一點也不錯。試想想,如何叫一個連自己孫兒的英文名字也唸不來的老婦人去搞清楚那堆市議員的名字?但熱心的人常在,遇見過一些華僑,只為了來投票,投誰卻沒有主意,還問我該支持那位政客。礙於職責,我不能給他主意,其實只要是投空票也是好的,只要有五成同胞來投票,告訴政府說紐約有三十五萬亞裔選票,而非現在區區九萬,待遇一定今非昔比。

二千年的總統選舉鬧了一個笑話,選票點來點去也算不出誰當選,立刻有內地高官跑出來大發偉論,謂原來民主大國也會搞出選舉笑話云云。內地官員出來指指點點,只是牛頭角下村大嬸恥笑威爾斯親皇醫院衛生設備差之流。誠然,民主政治有其黑暗的地方,要我取捨,還是嚮往民主自由社會,因為她起碼還是一個由我們選擇的政府,施行著我們所喜悅的政策。老布殊把國內經濟搞得一塌胡塗,四年屆滿,立刻被趕下台,如何能夠任由棧戀權勢的人賴著不走?

今天,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並非我們所挑選的,也不是我們所喜悅的。在民主的制度之下,我們用選票來表達意願,但在沒有民主的日子裡,我們只有站起來告訴她說:『我不願意。』我們憑藉的,並不是跟誰人的利益關係,單純地只因一個熾熱的理想。七月一日,維園見。

151

太陽報,2000年11月5日

失去右手的日子

今年其中一份生日禮物是一部單車,運動細胞一直不很發達,加上自己甚為『論盡』,我頭一天騎單車便宣告掛彩,右手更傷得動彈不得,幸好沒偒及骨。敷幾天藥,多休息一下,總會好的。平時健康的時候並不覺得右手重要,如今右手乏力,生活諸多不便,尤其是這個一人自住的日子。

首先,用左手把鑰匙插推匙孔裡,然後該向左轉還是右轉?原來單手是開不了即食麵的包裝袋,也開不了那瓶上緊了蓋的醬油。失去了右手,忽然覺得生活很吃力,缺了喜愛的醬油,連即食麵也失了味道。但最尷尬的局面要算是那次外出,如常地把錢包放進了右邊後褲袋裡,後來在店舖裡要付款時,才發覺需要用左手拔出藏在右邊後褲袋的錢包,因其位置鄰近本人的重要部位,不好意思要店員幫忙,最後要在眾目睽睽下搞得手忙腳亂才應付過來。這兩天來,經常為此困窘而煩惱,只有自我安慰說:『總有一天會適應的,只要有的是時間。』

N 結束了多年的同居生活,分手收塲,最近向我訴說生活有點不習慣,家中少了一個人,許多生活小節都脫了軌。早忘了怎樣去打掃房子,經常遲了繳交電費,冰箱裡時常缺了啤酒,更甚的是家中異常的靜,再沒有人跟他訴說她工作上的總總委屈,也沒有人跟他投訴那間超越市場的伙計態度惡劣。從前習慣了去依賴另一半生活,如今失去了,生活忽然間變得枯燥無味,但總有一天會適應的,只要有的是時間。

右手受了傷跟感情受了傷沒有分別,一樣都會構成生活的不便,但相信我們都可以堅強地生存下去。 今天,我開始把錢包放進左邊的褲袋裡,雖然手還是自然地向右邊模索。過渡期間,總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新生活,雖然有點不太習慣,但生活還是過得好好的,不是嗎?

150

待嫁姑娘

六月一日上午十時抵達三藩市,由住在聖荷西的 P 開車來接機。才留連了舊金山一會兒,P 便嚷著要開車回家,順道趕了我去汽車旅店。那時候,日光正晒得濃烈,掌櫃一臉疑惑,好像我是本世紀以來最早進房的旅客。黃昏時候,P 在家開了一個小歡迎派對,除了我和 P 之外,還有她的未婚夫及另一對年輕夫婦。派對搞得很美式,雷射唱片輕輕地哼唱著藍調,女的躲在廚房裡弄杯弄碟,男的在陽臺上圍著燒烤爐談論昨晚三藩市巨人隊對波士頓紅襪隊的棒球賽,當然少不免開了兩瓶懂得不斷釋放氣泡的淡『米拉』啤酒。晚上的飯局圍著大廳的餐桌用膳,各人一面分亨生活上的奇聞逸事,一面忙碌地跟微焦的烤肉對著幹,兩支香薰像事不關己般靜坐一旁,吐著婀娜多姿的火舌。這是我在美西的第一個晚上,P 確實曾用心地替我安排了節目,只是我吃著了罰酒,之後我還沒頭沒腦地向她發了一場脾氣,想來有點過意不去。

P 從前跟我家住得很近,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生活圈子之中。一別兩年,各人經歷著不同的遭遇,隨環境改變而對生活的渴求起了變化。我不滿,因為我覺得這種生活模式很沉悶,像一齣脫了色的電影。才卅歲,潛意識地抗拒著像退休般的休閒生活。然而,回心一想,P 跟我早已不是一樣的人,現在她是一位準新娘,對她來說,所有物質的欲求,都不比其伸手可及的幸福重要,settle down 才是她渴望的理想生活,休閒的灣區其實最適合她不過。

及後我在拉斯維加斯逗留了六天,碩大的賭城,我才花了六十美元去搖角子老虎機,它已經足夠把我娛樂了數個無聊的晚上。旅途過得愉快,全因為我沒有『去撈他一票』的心態,我對發達沒有憧憬,所以才沒有被自己一廂情願但幻滅了的希望所傷害。然而,我對生活仍然渴求,這點跟 N 很相似。正因為人有欲望,才會有失望、沮喪,這也跟 N 一樣的悲哀。旅美十多年,每天為欲念而四出奔走,風塵撲撲,心也隨年月飛逝而顯得疲累,如今不望成為賭城裡的大賺家,有幸能成為灣區裡的一個待嫁姑娘也算不錯。

149

三個寂寞的心

剛從美國回來,這次旅程,沒有回去美東的老家,轉而飛往美西棎訪了幾位多年沒見的朋友。其中一位是兩年前移居了聖荷西市的泰迪,從前跟他在紐約市立大學的圖書館內共事了多年,一別兩年,以往也鮮有通訊﹝乃因他懶寫衣貓之故﹞。短短的留了兩天,匆匆相聚,難捨故友情誼,最後他決定跟我一同到拉斯維加斯遊玩,並聯絡居於當地的 N﹝泰迪跟 N 是我不同路上的朋友,是互不認識的﹞。一行三人,性格迥異,際遇各有不同,各有自己的煩惱,有緣地在美西沙漠的一個市鎮上,相聚了三個寂寞的心。

泰迪跟 N 先後在這兩年間趕上了最後一班開往西岸淘金熱的烈車,同樣載著一個渴求新生活的夢。泰迪是電腦學系的畢業生,當年科技泡沫正盛,慕名而來到了聖荷西,並找到一份高薪厚職,幹了半年電腦技術員後,不幸地成了裁員潮的棄嬰,年來生活都不太如意。在 IT 界混了多年,終於撐不下去,大丈夫能屈能伸,最近抛開了昔日風光的包袱,當了警衛的工作,工餘修讀放射(醫)學,轉行去也。是年卅多歲,已婚並育有一子一女,家庭生活美滿,只是欠了事業及朋友,聽說我是這兩年來唯一拉了他出外遊玩的朋友。

輾轉三年,N 終於回到了娛樂事業的老本行,生活在紙醉金迷的拉斯維加斯,表面是鮮艷醉人的大城市,內裡實則是乾涸的沙漠,儘管他能掏空三千八百萬呎的黃沙,也不能找到半滴令他快樂的甘泉。N 工作尚算過得去,連從前混亂的感情生活也收歛了,添了一間小房子,正想跟女朋友共諧連理之際,她忽然提出了分手。過去任性妄為的 N,難得地頭一次認真地談戀愛的時候,同時也被人認真地摔了重重的一跤,如今疑惑著該當感情的好人?還是繼續其過往壞人的任性?浪子回頭,還得重頭學習如何戀愛。是年卅多歲,孑然一身,擁有固定事業,開著一輛令人欣羨的轎跑車,可惜生命缺乏了幸福。

有心事的男人自有發泄的方法,偏巧全世界酒吧最雲集的地方位於拉斯維加斯。午夜時份,在不睡覺的城市裡把酒談心,論盡生活上的不如意事,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48

陌生人的關懷

有沒有閱讀色情刊物的習慣?姑勿論這類讀物有多麼的低俗品味,封面卻是永遠的唯美主義,若我脫了衣服『送上門』,絶不相信雜誌社都來者不拒。自從發福了之後,一直羞於裸露人前,與其獻醜,不如藏拙。回頭一想,已有多年沒去過海灘遊泳,這都怪泳衣都有身材歧視之故。

一直有腰痛的毛病,是在美時經常開長途車後留下的後遺症,底椎在長期受壓下出了問題,大概是年紀大的關係。有定期光顧推拿治療,倒不是深圳揼骨疏乎之流,而是專業脊醫的一類。因病徵不明顯,在美的庸醫一直找不到病源,經朋友介紹下,在荃灣找了一位女醫師,三扒兩撥便按上了痛處,即塲感激流涕﹝或許是痛到喊也說不定﹞。我是頭一次找女醫師治療的,除了肉體上的煎熬之外,還要接受肉帛相見的心理關口。醫師一聲令下,立刻脫了上衣,像酬神乳豬一樣伏在治療床上。值得一提的是,診所地方較小,在一簾之隔,四尺以外的地方已是熙來攘往的公眾地方,假若有人這刻闖進診所來,我這樣的『普士』一定不會惹人遐想。

脊醫並不是主流醫科,一般都登不上醫學界的大雅之堂。我相信脊椎的健康很重要,但是否跟五臟六腑有關係則有所保留。她在底椎按了一下,我怪叫了一聲,她說:『啊!個肝有毛病。』我半信半疑;再按一按,問:『你老婆好肥o架?』咦?!咁妳都知?唯一肯定的是,醫師極其八卦,跟脊椎的關係不大,但凡中年婦人對侍一個廿來卅歲的年輕人,總會有一種像對待子女的關懷。一時問我生活狀況,一時勸說要戒口,一時又提醒我多做運動,有朋友說這是好管閒事,但我一向不會拒絕任何人的關懷。生活在這個藍色的日子裡,他人的關心,是永遠不會嫌多的。

147

四千萬元的情債

M 是什麼時候走的?大概是半年前左右吧。跟 M 不太熟,仔細地想一想,幾乎可以算得出跟他說過多少句說話,當 M 還在我館的時候,跟他吃過數次午飯,幾次偶爾碰面的時候,沒頭沒腦地聊過一陣子,交換過電話號碼,但沒有撥過那幾個陌生的數字。忽然間,他要走了,很有相逢恨晚的感覺。懷念 M,完全因為男性的圖書館員是稀有動物,遇上一個,比起在罐頭黃豆裡面找一片豬肉更加困難。自 M 離開以後,圖書館裡可以說癈話的人又少一個,徒然令辦公時間內的每一秒變得枯燥乏味。

理論上,男女有別,女同事工餘後總會有一套尋找快樂的方法,正常的都不會帶我去做『飛蘇』,偏巧碩果僅存的男同事又忙得不甚正常,我幾乎已經放棄了在館內的任何群體活 動。最近積極地對外拓展生活圈子,認識了幾個朋友,但都是一些對我虎視眈眈的女性朋友,企圖極為實際,當中有三位最後向我推銷了人壽保險計劃,另一位則鼓勵我去投資某公司,並謂月入高達十萬元云云。

說到底,朋友總是基於條件交換的,閣下可以不認同,但只是因為你跟朋友的關係未受考驗而矣,所以一直很避免跟朋友扯上任何金錢瓜葛。在利害跟前,任何友情都會變得脆弱。上周六,香港電台的新節目《笑眼看世界》訪問了劉德華,提到他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候是 92 年,那一年他生意失敗,一共欠下四千萬元的債項,合夥人馬上變得反臉無情。換了是我,朋友要我揹四千萬債,我大概一樣會退避三舍。四千萬的負擔不起,四百萬的會不會?四十萬?很害怕再想下去,怕得知自己會在某一個底線之後變得無情無義。

劉德華的際遇我也曾經歷過,多年前跟朋友合資搞過一點生意,最後敗局收場,合作夥伴之間鬧得很不愉快。歲月如梭,慶幸今天跟各人的交情依舊要好,這比起劉德華實在幸運得多。朋友在利益的虧欠之後還能保持友誼,這叫義,拍一拍胸膛,賣他一個人情,替朋友承擔困難,又或從前的拖欠一筆勾消,那一份豪氣令人佩服。尤其當明星的朋友,每一個人情動輒一千幾百萬,訪問中提及,向太當年就曾賣過這樣的義氣給劉德華,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

錢債可以有借有還,但情債卻是永遠無法彌補的。跟舊情人講義氣是最愚蠢的事,因為欠了的是永遠還不了,大方的人,可以慷慨地不咎既往,但往後的付出卻是無止境的。明明是心繫著某個人,但仍要故作若無其事,硬充大方, 其實啞子吃黃蓮。年前某某在我的感情生活上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她問,我們還可不可以當朋友?我拒絕了,原諒一個人總比傷害一個人來得困難,或許氣量大的男人可以拍一拍胸膛,然後對舊情人說:『過去的都算了吧。』但我在感情上的氣度極為狹窄,無法慷慨,只因為這個人情比四千萬元更加昂貴。

146

何府宴客

中國人的弊病﹝其實也是優點﹞是文化淵源太深,煩雜瑣碎的習俗一大堆1。人云亦云,早已搞不清那些繁文縟節是什麼原由,再加上後人富創意地劃蛇添足,幾乎令『接新娘時要新郎哥做五十下掌上壓』都要編進通勝裡。一對新人加一堆兄弟姊妹,一整天在跑來跑去,只因禮俗所拘,令原本是喜慶的事也變得累人。習俗歸習俗,結婚事宜,事無大小也是錢,難怪所有『好事近』的朋友都說要簡簡單單算了。

K 跟男友同居已久,深覺是時候需要向親友交代一下。奈何兩口子均非富裕之人,婚禮辦得很節儉,拍結婚照、派咭、註冊、晚飯,一齊從簡,其他的可免則免。反正結婚極其量是兩個人的事,總不成要自己費神去娛樂大眾。婚咭自然要 DIY,製作的責任則順理成章地降到我的頭上來,設計和材料挑選也是親力親為,還專程從國外訂購咭紙。回心一想,已有多年沒對一份設計如此認真過了,倒是 K 常常為了用料的價格來跟我對著幹。晚飯在某酒家辦了兩圍酒席,但單是直屬親戚已佔了一圍半,算起來,朋友的 quota 只有六個,我是其中之一,認真『比足面』。我問 K 其他的朋友怎辦?

『派了餅咭便算,一概唔請。』她答

辦喜事,只有新人害怕遺漏某某親朋好友在邀請之列,但 K 的宴會卻可以講明請一半唔請一半,婚禮如此『求其』,何苦宴客?

P 也是好事近的人,同樣渴望靜靜雞地處理婚事,不同的是她並不貧窮,只是親戚網絡卻複雜得像蜘蛛網一樣,一想起『擺酒』便要找必理痛﹝頭痛藥也﹞,最後選擇跑去 H 埠旅行結婚,乾手淨腳。

說起婚宴,記起一則舊事,年前我校電腦部的大雄于歸2,他為人倒算闊綽,喜帖派了全大學他所認識的職員,甚至連素未謀面的同事也不能幸免﹝例如只用電郵溝通的等等﹞。小弟不幸被紅色炸彈命中,唯有跟相熟的朋友夾了一份人情。期間,新來的同事 J 一臉茫然,掏出了『生生發』之後問:

『究竟邊個叫大雄?』

J 極其量只是跟他交換過一份文件,也遭殃及池魚,這位大雄果真是有殺錯無放過呢。

 

  1. 見 http://home.kimo.com.tw/a646545/index5.htm
  2. 于歸 ── 語出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指女子出嫁。

145

人生鬧劇

P 來信說,我最近變得嚴肅了﹝原文為 serious 也可譯作認真或穩重﹞,老朋友對我有如此評價,委實令我吃了一驚。橫看豎看,除了穩『重』﹝weight 也﹞外,我跟『嚴肅』一詞跟本風馬牛不相干。印象中只有兩次曾被評為嚴肅,第一次是新移民時,樂理班上某黑人同學說我性格嚴肅。無他,那時候不諳英語,她的說話我只能聽懂一小半,我的說話她也只會聽懂一小半,為免尷尬,還是扮 cool 為妙,所以換來了『嚴肅』的印象。另一次是朋友中 Y 姐姐對我的看法,Y 是唸大學時比較年長的一位同學,歷閱較深之餘,加上當教師的敏銳觸角,她對我的性格作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膽判斷。

說真,嚴肅是從來未有過的事,但卻比任何人都要認真,辦事能力不過不失,但處事方式則略偏輕浮,這並非人人認同,尤其著重傳統管理方式的上司,這類性格的人倒算是《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的不拘小節一類。我的一套生活哲學可以容許在小事上放鬆一點,反正是同樣的廿四小時,與其唉聲嘆氣地去幹活,不如快快樂樂地逆來順受。但大事上卻絕不可以含糊,以工作為例,說笑歸說笑,但總不能拿前途來開玩笑。只是一些並非從工作上認識的朋友,相處時都是天南地北地一輪胡扯,相交以『唔正經』的時候居多,所以了解我是性格認真的朋友不多,其實不難看出,單是一份為了理想的堅持便非常人能及。

P 一直以來認為我是輕佻的人,這很合理,因為 P 正是上述的一類朋友,但 P 最近了解到我雙子座雙重性格的另一面,這也不奇怪,因為 P 是這裡的常客,而這裡正是我心靈深處的避難所。一直以來,都是朋友中的開心果,卻鮮有流露內心的感情,近年的情緒自制力已臻化境,不快樂的時候也要快樂﹝見﹞,究竟心情是好是壞,連自己也模糊起來。

一直不鄙吝自己的幽默感,施比受更有福,很享受令身邊人快樂的成就感,但有時候也會覺得累。厭倦了扮演小丑角色的時候,會選擇一個人躲在家發呆。人生如戲,我的人生極其量是一齣又一齣的鬧劇,觀眾像蚊子般在我身上一絲一絲地吸取快樂,曲終人散後,依舊人去樓空,等待的,只是落幕後仍願意令我快樂的一個人。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