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的情感

最近愛上攝影。其實十年前已經熱愛,『最近愛上攝影』一句不盡不實,只是從前都是亂七八糟地拍,倒是現在才認真起來。冬去春來,農曆新年後的兩三個月是攝影發燒友的旺季,天氣好、山明水秀、花開遍地、彩蝶飛舞,一支微距鏡左拍右拍,把花草昆蟲一一拉近至呼吸之外,器材加上技術,盡收天地間的繽紛色彩。但一支微距鏡頭動輒上萬元,卻只能用上一季,『發燒友』一詞名符其實。本人的老婆本不多,難為這位第二老婆﹝攝影器材﹞添置什麼昂貴的玩意,對著近期各影友在攝影討論區的精彩照片便只有乾瞪眼的份兒,眼看快要錯過今年的春光,唯有期待來年今日可以拍過痛快。

一直不太明白神創造四季的真正用意,四季雖美,卻是弊多於利。為什麼不能四季如春?鳥語花香,只能維持三個月;女孩子的衣物有春夏秋冬之別,害得她們一年四季都有借口去 shopping。最要命的是工作也有季節性,雪糕只能賣一季、在沙灘旁賣涼水的士多也只能開一季、旅遊業有旺季與淡季、火鍋、燒烤、滑雪、修身、耕種、結婚、裝修….統統也有季節,人總不能一年只開三個月飯,很難想像雪糕車的東主在淡季裡靠什麼過活。

最近認識了一位女孩子,脾氣沒怎麼樣,只是對男人有潔癖。肥人怕熱多汗,炎熱天時跟她在一起總是沒有好日子過,偏巧神既創造了夏天又創造了肥人,大既這是在第六日『趕工』時候大意之下所造出來的矛盾。本人乃凡夫俗子,要在三十多度的氣溫底下去保持乾爽委實無能為力,最多帶備一支『Clairol 草本精華』,以備隨時隨地洗頭沖涼之需要。

有沒有遇上過這樣季節性的女朋友?不管是為了工作上的旺季而冷落了另一半,還是每年的夏末都來埋怨你沒有時間跟她去旅行。正因為地球有二十三度半的傾斜度,令得一年裡的天氣忽冷忽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會適時地變得乍暖還寒。稱職的男人都需要有一點鼻敏感,季節不對的時候便不要惹毛了她,最好我們都進化成一隻涼血動物,當感情處於淡季的時候便冬眠去。

253

敢不敢安居樂業?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沒錯,as long as 我是其中一分子。聽起來有點大言不慚,只是朋友向我學習,都非因為我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羡慕我對生活的堅持。年過三十,一般人都希望安居樂業,可是一般人能夠做到『安居』與『樂業』談何容易?零一年回港以後,基本上我都是在 fulltime 玩,『居』要快樂、『業』要快樂、玩也要快樂,要達到這樣的成就,說易不易,說難不難,在乎閣下敢不敢。

人,往往會受制現實而不敢把夢想中的生活付諸實行,因為『安居樂業』的代價不菲。簡單地舉一個例子,你嚮往田園生活,但你敢不敢掏空你的積蓄去買一塊農地?你不敢,但那個當消防員的『震波黎明』陳錫文敢,幹過了,老來才不會後悔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早前有朋友從美國來港渡假,我熱情地招呼他們來我家小住,只是他們嫌遠,寧願花錢在旺角租住酒店,小數怕長計,我家偏遠,每天需要額外支付三十多元的交通費、來回車程也要多走一個半小時。後來呢?自從參觀過敝居後,便決定留在我家了,因為感覺寬敞、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少了市區的懸浮粒子、更加少了人車熙來攘往,就是多花了車費及時間,想來還是值得。

要建立起『安居』與『樂業』,我們都需要一份堅毅不撓的精神。寫作、電腦、網站、拍照都是我的嗜好,也玩得令人欣羨,我前後寫了三年、共二百五十多篇文章、網站成立了六年、照片存量達 2 Gb、正式管理著兩個 dot com、租了一個共享伺服器後、家裡也自添了一個。對朋友來說,我確實或多或少都達成了他們的夢想,可是這些成就得來著實不易,從頭一天起,便要不斷地花資源、時間及精神去支持著,卻不知道每一分的耕耘會否賺到一分的收穫。環顧今天勢利的社會,生存的意義不外乎要有『居』及『業』,再去追求『安』與『樂』則屬於生活的奢侈品,學學陳先生工餘時候去耕種?難保不會被人拿來當笑柄。

但在我多種的成就裡面,最要花心機和金錢的,反而是讀書。正如我不惜用物質去換取生活質素一樣,也不會因為慳錢而放棄求學。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一直沒有停止過交學費,也許闊太在 Landmark 買了一個 Prada 手袋之後,還有實物去眩耀一番,但我每年上萬元的學費,就等如潑出去的水,學期完了便化為烏有,許多時候還要揹著政府的貸款。我的『樂業』便是如此賺回來的,當中有淚也有汗,在理想的背後,從來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就算你肯付賬,這頓飯也不一定好吃。

每個人都對生活存在夢想,問題不是有沒有機會、有沒有資源,而是你敢不敢去幹。花不起辛勞、沒有堅定的意志、放不下物質的戀棧、也放不下世俗人的評價的話,那是空口說白話,也就不要去羡慕人。

252

國產血汗

內地毒奶粉風行全國,新聞紙上一張又一張的大頭 BB,看了實在心裡難過。這陣子的報導都集中在安徽阜陽市,但其實在全國多個省份也有無辜 BB 中招。在報章上不起眼的一角,發覺原來深圳也有劣質奶粉發售,禍害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遠,誰敢單保它不會貼上一張『安 X 健 A+』的招紙來蒙騙穿梭兩地的無知港人?我一直對在內地消費沒有什麼好感﹝見《深圳與女人街》﹞,雖然市面上早已充斥著各種MadeinChina的貨品,但起碼這裡還有一個廉潔而法治的政府來保障我們的健康,反之,在深圳河以北則各安天命,冬瓜豆腐,與人無尤。

國內產品價廉而不物美,原因是商人千方百計要減低營運成本,品質方面便不會有保證了。每隔一段時候,內地總會鬧一鬧抗生素餵蟹、工業用雙氧水漂白魚翅、用工廠排放的污水灌溉、用二手衛生巾做棉襖、毒菜心、毒奶粉等商業醜聞,自經濟開放以來,這樣的事一直未有停過。內地人早對自家的產品失去信心,每逢長假期,內地都有十萬計的旅客來港『購物』,偏生香港卻有『百萬人次』北上消費﹝見《政府所撒的數據謊言》﹞,到底誰才是除笨有精的消費者?

內地的品質問題,除了源於部分的不法商人外,還可以歸咎於政治:

  1. 貪污問題依然嚴重 ── 情況不用多說。
  2. 社會問題習慣瞞上 ── 毒奶粉事件去五月發現了,卻瞞上不報,要拖延到今年被傳媒揭發了才著緊嚴辦。
  3. 缺乏公平的法治審判 ── 現在我還不明白為什麼揭發上海富商周正毅醜行的律師會被判了監。
  4. 拜『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賜,內地富商都享有特權,令以上三點都變得『通融』起來。

在亞視早前的獲獎節目《時事評論》裡,內地學者便引用了周正毅非法霸佔農地的例子來分析當前的社會狀況,謂當商人已經花了黑錢給幹部以換取行政上的疏通後,他們給農民的賠償是一定不夠的。劣質奶粉不是相同的情況嗎?公安部、監察部、衛生部、商務部、質檢局、工商局,一一都過了關,受苦的自然是手無寸鐵的百姓。

美國每年都借內地的人權狀況向中國發炮,有人說那是因為美國經濟衰退而借題發揮,也有人說是跟中國談判的籌碼,不知道你的意見如何。想說,人權跟營運成本有莫大的關係,在美國人的狀子裡其中一條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以剝奪人權去換取較低的成本。一直以來,內地存在童工及在囚勞工的問題,但官方一直三緘其口。就是真的聘用了合法的工人,待遇也不會好到那裡去,工作時間長、薪酬偏低、員工福利缺乏、工作環境惡劣等等,君不見內地的工業事故接連發生?小學淪為煙花工場而釀成爆炸、化工廠泄漏有毒氣體、傢俱廠用了不合規格的膠水而導致員工紛紛罹患不明絕症、工廠沒有顧及環保而令鄰舍民不聊生、還有早已不是『新』聞的各樣煤礦事故等等。

回顧一下內地的人權、政治及社會狀況,國內產品售價便宜,但每一分錢都是建基在百性的血汗之上。今天,正值人大正式封殺了我們的普選訴求,理由是要保障香港的經濟繁榮。但是我們應該反思:經濟發展,是否就是中國富強所唯一關注的社會問題呢?

251

諱疾忌醫 2004

我是一個很乖的男仔,又聽話,又唔扭計,營養師給我的叮囑都一一遵照無遺:

  • 飲食:每周填寫的一份飲食紀錄都完美得無懈可擊
  • 體重:再沒有從前一周四磅的下降速度,但仍然是一個較為穩定的進展
  • 運動:現在我每逢周末都會通山走
  • 健康:最近的驗血報告顯示我的身體狀況比正常人更加正常

環顧以上四方面,營養師再沒有提供額外的提示,每次門診,就是改功課﹝飲食紀錄﹞、除鞋、上磅,但依舊需要盛惠三百大元,恍惚搭上磅的每一隻腳都要一百五十元,肥仔一磅值千金,實在比美春宵一刻。當然,以上所寫的都是純粹開玩笑,在現實當中,就是反過來送三百元給一名標準肥仔,他也絕對不會上磅給你看。

肥仔跟年過三十的女人一樣,數字都是個人的最高機密。更甚之,因為一直避免上磅的關係,真實的體重,恐怕連自己也都瞞過了。體重不過問之餘,還要縮起肚皮穿上早已不稱身的衣物,自作孽,為的就是要堅守一個褲頭數字。其他因脂肪積聚重而帶來的毛病,更加不聞不問。

不諱言,我從前有諱疾忌醫的心態﹝見《諱疾忌醫》﹞,眼不見為乾淨,對身體的無知,大概便等於健康吧。回港後,對此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現在會定期看的醫生一共有四個,平均一個月看三個,一如上述的例子,看醫生並不一定因為有病,我只是十分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罷了,脂肪度、體重、血糖、血壓,我一定要了解清楚,再經醫生的專業判斷說是正常,才能令我信服。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人不能對健康率性,否則後悔莫及,只是要避免去諱疾忌醫的不單是生理上的病。最近在廣播媒介上巧合地聽到數個婚姻失敗的個案,男人自以為盡責地每天工作養妻活兒,而忽略了夫婦之間相處與構通,感情漸淡,最後女方受夠了,在毫無預警之下一走了之,男人後悔而晚。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枕邊人同床而異夢,當真對感情問題一無所知?還是只在掩耳盜鈴?當感情埋下了決裂的伏線以後,兩口子便應該正視、解決,難保一天發作起來,變成一項無藥可救的絕症。

 

  1. 從前寫過《諱疾忌醫》,不想重覆標題,因不是前篇的續編,所以叫《諱疾忌醫二》也不成,只好學廉價的港產片命名方式,稱為《諱疾忌醫2004》

250

辦公室文化

有讀者來信回應《消委會萬歲》一文,說羅太礙於賓主關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實屬身不由己。在香港的辦公室政治當中,僱員是老闆的奴才,這是一個社會現實。早說過語言是一個文化的反映﹝見《都是約會的錯》,香港文化裡頭上司稱下屬的用詞都常以動物作比諭:『我隻馬』,又或是四人集團首腦江青的名句:『我只是毛主席的一條狗。』,還有犬馬之勞、做牛做馬等等,而老闆更愛用『養』去強調『我出糧比你』的大恩大德。反觀歐美,你何曾聽過:『He is my dog/horse and I feed him.』這樣的用詞?

中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種奴性 DNA,當人在一個制度下活得久了,都會變得逆來順受,當事人或許察覺不到,只是我在美國活得久了。返港以後,兩地辦公室文化的差異一一表露無遺,跟其他海外回流的朋友聚舊時,大家都拿來當茶餘飯後的笑話,聊以自嘲,相對苦笑。

首先,面試時候上司總愛問應徵者一些關於公司的問題,例如我館一共有多少個資料庫?有多少個專業圖書館員?有多少藏書?應徵者是一個外來人,這根本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做法。她愛問,無非想測試你做了多少功課,對該職位夠不夠誠意,但誠意跟工作表現有什麼關係?對公司有何利益?下月不發薪水的話,看看他還會不會跟公司講誠意?但因為老闆就是『比飯你食』的米飯班主,他就是要你像求婚一樣向他表露誠意,他 convince 了,便賞你一官半職加前途無限,這就是一個外國人不會懂的奴才 management。

除誠意外,香港人最喜歡濫用印象。早前有一位朋友自外國來港公幹數周,我問:『有無發覺香港人做野好忙?但忙o黎忙去都唔知做緊乜?』他吃吃地笑起來,用表情來對我見的讚同。事實上,朝九晚五之間,員工都要無時無刻地扮一個『忙』樣,務求令老闆覺得『養』的員工既像『馬』時又像『牛』,物超所值。總之員工就是一台機器,不論能幹與否,工作多少,一律都要全天候運作,否則就是『養懶人』,炒其魷魚去也。

聲曾經在外資機構工作過,對其開放的管理制度讚不絕口。離開後,慨嘆已經不能溶入香港的辦公室文化,最近更自資開舖,告別做牛做馬的生活。外國的一套,當然有一利時也必有一弊,外國人重效率重質素,做成了一個弱肉強食的競爭世界,辦公室之內沒什麼人情味可言,總之能者居之。既不念舊,不理會閣下是否一家四口的經濟支柱,也不理會什麼新年流流無謂炒人的避諱,我便親眼見過上司在聖誕前夕即炒即走,也不會發雙糧。外國公司的合約本無什麼所謂的 Permanent,沒説過時間期限,也沒有保證會『養』你一世。一紙合約既重於泰山,也輕於鴻毛,公司要向管理層負責,管理層要向董事會負責,董事會要向股東負責,股東身家跟業績有直接關係。怪罪起來,連 CEO 也飯碗不保﹝見一則兩星期前的新聞﹞。說了這麼久,到底是香港好還是美國好?我會選擇後者,因為橫看豎看,我也不像韋小寶。

249

男人哭吧

《尋找他鄉的故事》一共播出了多少輯?故事都千篇一律,舊瓶舊酒,難怪都看得人有點膩。《尋》跟一般的旅遊特輯不同,它並非介紹異國風情,也沒有仔細分析各地的文化習慣,包裝的是紀錄海外華人的辛酸,但觀眾們一直最有興趣追看的,卻是一個男人在哭。

《尋》的拍攝手法很簡單,先在異地找一個中國人訪問,當然問的不會是日常生活的趣事,而是一句一句地去刺痛男人的傷口:你的孩子多大了?有多久沒見過他?你有否想念家裡的人?他們有否想念你?今天你打了電話給他們嗎?昨天有沒有?前天呢?為什麼不打?要不要現在打?小孩上一回生病是什麼時候?你有跟他在一起嗎?當時你想不想跟他在一起?你不在他身旁,有沒有覺得沒盡了父親的責任?…… 記者一步一步迫問,跟女人找著了丈夫風流的把柄一樣,定要揭開男人強裝鎮定的面紗。另一邊廂,攝影師早被鍛鍊成一個狙擊手,右手托著攝錄機,左手拿定 Zoom 距,蓄勢待發,為的是捕捉男人情緒失控的一瞬間,把他哭的一面放成大頭,去填滿家家戶戶的廿九吋電視螢幕。

我們愛看《尋》,因為它把男人最真實的哭展現了。這樣的哭,在歷屆得獎的電影也找不到,更遑論黃金檔期裡的肥皂劇。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最吸引的一面是欲哭還迎的時候,心裡明明在悲慟,卻又極力去掩飾,臉上掛著一個失戀小丑的矛盾表情,情緒惻愴,但哭得很輕描淡寫,像侍應替客人倒啤酒時大意地濺瀉了一點,卻又戛然而止,眼眶浮著沙灘邊緣的微濕。突然毫無準備地湧起了浪花,他馬上狼狽得別過面,兩手裝著若無其事地輕輕把淚痕抹去,然後向妳尷尬一望,恍惚有數不盡的鬱結要向妳傾訴,卻又無從說起,許多日子的辛酸,只能濃縮成一個無奈的苦笑。那一刻,怎麼能夠不令妳心動?男人真正的哭是裝扮不了的,一天,妳拒絕了一位男孩子的愛意,他哭得江河泛濫,銀河倒瀉,他的哭一定是假的,要不,就是一個還未戒奶的紈褲小子。

248

第三者的智慧

在那件近期發生的倫常慘案當中,有位悲劇配角似乎被忽略了,那就是案中被害妻子的妹妹,她因為抵不過姊姊的哀求而甘願跟那個男人上床。曾聽過許多關於第三者的故事,不論是有心成為情夫/婦,還是無辜被騙也好,關係持續,在他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求,愛情、錢、責任、私生子?但案中的第三者為了什麼?他既不是她的愛人、不富有、也不靚仔,是要嫁到香港也輪不到她﹝總不能把兩姊妹都娶了吧﹞,聰明一點的女人也不會捲進這場免費的不道德交易。悲劇其實就在這一系列的愚蠢底下發生,偏偏案中的每個人就是差了這一點智慧。

許久以前,曾提及一位朋友因受了壞男人的蒙騙而不幸成為了第三者﹝見《退貨保證》﹞,最近跟她短暫地聚了舊,發覺她還在跟那個男人若即若離,關係比普通朋友要親密一點,卻又比男女朋友疏遠一點,中國語文發展了幾千年,也找不出一個貼切的詞語去表達這種雞肋關係。戀愛,有時候淪落為一場男女之戰,誰都希望駕馭對方;三角戀愛,就是一場混戰,一場混帳的戀戰。

在戀愛跟前只得三種人,聰明的可以駕馭對方,蠢的則被對方駕馭,問題是有一種既不聰明也不笨的,既勉強不被駕馭,卻又沒有能力去擺脫對方 ── 他打來的每通電話、他要求的每次約會、他手上的兩張戲票、跟他每頓的燭光晚餐 ── 需要拒絕的時候,口裡的每一個『不』都需要一點智慧。只是每一次的單獨相聚都是一團黝黑的鴉片,每吸一口,其樂無窮,卻又循序漸進地把人拖進鬼門關裡。只要一天他手裡還有一根蘿蔔,跨下的那頭笨驢還是逃不出他的控制範圍。

『不要上當。』我說,只是當事人也該聽得厭了,可惜知易行難,戀戰像今天美國在伊拉克的仗打得一塌糊塗,卻又抽身不得,早知唔打?只怕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自身的自由早已像風箏般被人遠遠地牽引著,一條蜘蛛絲在背後纏得半死不活。未能揮慧劍斬情絲,要怪,便得怪自己缺乏智慧。

247

讓好色跟老二滾回你的巢穴裡

歐美兩地的電影文化有別,荷李活電影的訊息比較正面及單純,只要努力,理想終會達成,而歐洲的電影則較為惹人反思。那麼香港的電影呢?除一部分無意識的無厘頭文化外,一般都有反思味道,但跟歐洲的電影恰好相反,所思考的只是流於假道學的矛盾邏輯,常常含糊是非黑白,甚至把邪惡合理化,原來好人當中也有壞人,壞人當中也有好人。最初的表表者莫過於《英雄本色》般的黑社會浪漫化,周潤發是黑幫小頭目,張國榮是警察,小朋友問:『邊個係好人?邊個係壞人?』大人半天也答不上口,但遠遠不如《古惑仔》系列般離譜。舊的不提,以剛過去的金像獎四部熱門大作為例,《無間道》裡誰是忠?誰是奸?《大隻佬》裡的大隻舞男是好人還是壞人?扮演警察的張兆輝又是好人還是壞人?《PTU》裡的警察是好人還是壞人?《金雞》勉強算美化色情行業,雖沒鼓勵,但也沒有反對;反觀在《風月俏佳人》裡茱莉亞羅拔絲最後希望重返學校,意識上己經顯示了兩地電影的哲學。

我其實無意去批評電影,說到底,它們都是虛構的故事,我只想指出電影與現實不可混為一談,觀眾不能把戲院裡的一套邏輯搬到現實生活中應用,因為人除了要滿足視覺慾外還要懂得善惡分明。不然,則流於禽獸一類。凡事皆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是在現實生活裡夾雜在好與壞之間的灰色地帶很多,買翻版 CD、著冒牌衣物、排隊打尖、明明超齡卻又入小童車費,貪辦公室的文具等等,錯與對的分野模糊。在人性的誘惑之下,畢竟我們不是聖人,只是人要懂得知醜,不可為的勾當沒什麼值得炫耀,更不齒於阿 Q 地找個借口去自圓其說。

近日一宗駭人聽聞的倫常慘案,當中男事主早年為答應迎娶內地二奶,竟要求二奶的妹妹一同獻身,享受齊人之福。多年來,街坊無不指責,他卻厚顏地說:『係男人都貪(色),我係貪(色)又點?』食色性也,本無不可,只是竟然不知廉恥地公然把好色拿出來耀武揚威,自己把咸濕合理化之餘,更拉了全香港的男人落水。人可以拿來哂命的優點很多,可以是大隻、靚仔、有錢、有品味,唯獨好色不能炫耀。我好叻我勁咸濕?老友,敢不敢拉下褲鏈當眾遊街?不敢的話,請讓好色跟老二滾回你的巢穴裡。

246

消委會萬歲

今天要一改香港人對政府有彈無讚的作風,大力誇獎消費者委員會對我們所作的貢獻。消委會成立於一九七四年,為政府資助的獨立團體。三十年來,她們除了調解顧客投訴及試驗各項產品外,她還應社會上各種不法營商手段而推動了許多針對性的法例。今天,不法商人不能隨便抬價、旅行社不會收了團費後關門大吉、地產商不賣縮水樓、店舖也不能逃避貨不對版的責任,實在令香港的消費環境比從前更公平,也令市民在購物時加倍放心。

從前,我們對商人都有一種奴才心態,因為『財雄』之後總會『勢大』,商人的權比顧客大,他們可以隨時抬價、可以選擇顧客、可以決定賣與不賣、更加有最終解釋交易遊戲規則的權力,顧客不得違拗,『貨物出門恕不退換』就是他們霸權的例子。仔細地想一想,為什麼旅行社可以決定不成團?也可以決定不退款?就是成了團也要收導遊費領隊費伙食費入場費?﹝領隊跟導遊又有什麼分別?﹞卻又花 70% 時間帶旅客去購物?為什麼茶樓標明 XX 元一位任食卻又收茶收芥收加一收貼士?顧客因為對流動電話的收費存疑而索取通話紀錄,電訊公司為什麼要收手續費?為什麼貨品損壞了卻是顧客『事前不看清楚』的責任?被騙了,Oops,一切逆來順受,這就是奴才心態。

消委會對社會的最大貢獻莫過於改變了我們的奴才消費文化。經歷了數千年的君王制度後,對上一階層的權力都不敢違抗,高官、土官、執法人員、上司等等,一律堪稱再生父母。三十年來,政府為消除這種階級觀念一直不遺餘力,直接促成了消委會、公共關係科及平等機會委員會等團體的成立,也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早前失言,謂學生是政府施政的『最大得益者』,因此學生最無資格去批評特首。這是一個典型的奴才主義,十足粵語長片裡白燕被惡家婆黃曼梨欺負時,可憐萬分地對著鏡頭說:『~~ 我對妳咁好 ~~ 點解妳要咁對待我?~~』Come on,香港是言論自由社會,況且學生並非批評政府對教育資源的施政,只是左派人仕仍然有 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的奴才心態,因為主人『比飯我食』,所以便該愛屋及烏,不得批評董生其他的政策?在香港政局風雨飄搖的年代,奴才仗勢凌人,平機會率先失守,先撤主席,後炒要員。今天的消委會尚能獨善其身,實屬僥幸,還望她繼續逢凶化吉,在亂世的驚濤駭浪裡保存她那一份貞節。

245

網戀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是一門很廣泛的學問,工商管理、保險、金融投資、營運、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等等都包含風險管理。顧名思義,風險管理就是在作某項決策之前,先作風險評估,再衡量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又或者想辦法降低風險。以股票投資為例,風險評估就是先對公司作資產評估﹝Equity Research﹞及分析,而分散投資或購買基金等等都是降低風險的其中辦法。總而言之,香港師奶買股票先挑一個號碼,再買其升跌,都是缺乏風險管理常識的投資,跟賭博無異。

近日有一則令人不快的新聞,父親獨留四歲兒子在家,因未有把窗花鎖好而釀成了意外,這又是另一個缺乏風險管理常識的典型例子。小兒子熟睡、只離開短時間、兒子房間的窗花已鎖上,雖然種種環境因素已經把風險降低了,但並非萬無一失。問題是意外發生的後果能否承擔得起?香港人一般都有『過左海就係神仙』的賭博心態,把兒子獨留在家,『冇事o既』;十分鐘後返家,發覺兒子安然無恙;『都話冇事o架喇』,投機險勝,中間的過程其實就是『博』﹝意謂『賭博』的『博』﹞。

生命裡不能『博』或不值得『博』的東西多的是,只是人類都是犯賤的動物,正所謂『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在闖禍之前,我們都缺乏警覺,盜竊、帶翻版貨過關、用不合規格的電器﹝例如內地製造的水貨電器﹞、亂過馬路、醉酒駕駛、諱疾忌醫、防煙門長開等等都是隨手拈來的例子。『博』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低估了風險,或甚漠視了風險的存在,是二而一,一而二 ── 蠢。

最近在看鳳凰衛視的《唐人街》,其中一集說到兩位內地婦人在互聯網上認識了現任的丈夫,不約而同地飄洋過海,嫁到彼岸的美國去,導演的結論是 ── 其實她們都不快樂。我一直都不認同『網戀』﹝見《瞎了眼睛的女人》﹞,並非說互聯網內找不到好男人,只是透過營光屏去了解一個人實在太困難。他誠實嗎?還是選擇性地誠實?除此之外,習慣、價值觀、性格、脾氣、嗜好、品味、背景、口臭、紋身等等,我們能夠認識的部分實在太少,模糊的只能有作個美麗的假設,這都是『博』的戀愛心態。神仙過不了海,後果承擔起嗎?這是一個誰都懂,但誰都會犯的錯誤,並非表示所有網中人都缺乏戒心,只是當愛情降到頭上以後,人總會變得愚昧罷了。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