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必需品

『嗎咪呀~~~~~~~』這是全港中小學開課當天,頭一句聽見的相關說話。爺爺抱著五歲的孫兒趕搭火車,第一天到幼稚園上學去,孫兒萬分捨不得五年來形影不離的母親,在火車上引頸盼望媽媽的半個影子,站頭黑壓壓地堆滿趕路人,卻望不見期待的那位出現。熱淚盈眶,希望最後隨著火車開出而幻滅。這一幕比得上《北非諜影》裡男主角在火車站離開巴黎前的經典場面,只是五歲大的小伙子比堪富利保加眼淺得多,哭聲震天,也不理會儀態。

火車上爺爺連哄帶騙地安撫孫兒的情緒,偏偏爺爺這個職位吃力不討好,往往是『湊仔』經驗愈豐富卻愈不能稱職的怪現象,教起孫兒來『雞手鴨腳』,比起初為人父的兒子更笨拙,

『比粒糖你食,唔好喊o下。』爺爺哄道。﹝孫兒的物質欲念自此萌芽,以後更識向爺爺『扭計』,無往而不利。﹞

『唔好喊,媽媽係火車站處等你啊。』爺爺續道。﹝搵鬼信,自此兩代之間誠信破產,加深代溝。﹞

最後唯有向現實低頭,急 call 媳婦打救,母親在電話筒內溫言數語,小孫兒立即收起鼻水,勇敢地面對成長中的第一道難題,一場擾攘了二十分鐘的騷亂宣告平息。論湊仔,唯母親獨尊也。

現代人愈來愈懂得湊仔,也愈來愈覺得力有不逮,人沒有變,變了的是這個社會,時代愈進步,教仔方法也文明起來,多關心,多溝通,聽聽兒女的想法,就算有時候他們說得天花亂墜也好,總不能每次扭計也守舊地去軍事鎮壓。自問對教仔沒什麼耐性,而身邊貴為父母的朋友大多都被那頭『破壞王』搞得心力交瘁,然而每年吉日,還是有情侶無悔地加入結婚生仔行列,貼錢買難受?不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幸福的必需品。

173

家裡問責制

某日,朋友受了小巴司機不禮貌對待,心裡感到委屈,梨花一支春帶雨,一眾觀音兵即時大為緊張,左右獻計,事件竟然傳了去報館,白紙黑字一登,惡司機醜事公諸於世,朋友沉冤得雪,出了一口烏氣。香港人近年犯了一個毛病,每當任何不平事發生後,都喜歡第一時間向傳媒投訴,而非向有關的伸訴機構報告,例子不少,記得某年清潔工人在垃圾站內翻出了一堆休班棎員不慎遺下的報案資料,第一時間不去報警,卻打了電話向傳媒『爆料』;某政府大樓窗戶破碎,文件飄了上街,『手痕友』撿了兩張,也寄去了報館。時移世易,難保一天某某在學校裡犯了校規,同學仔不去報告老師,卻轉而知會全校最八卦的女同學,此舉為之公眾監察也。

香港人有此怪癖實在難怪,原因政府部門辦事官僚,黑箱作業,投訴往往石沉大海。數月前應屋主 L 要求,寫了一封『英文信』到運輸處投訴我村交通不便,希望可以開設一條小巴線到市中心。事實上,我區缺乏任何公共交通工具,連的士站也欠奉﹝唯有電召﹞,最接近的巴士站也要步行二十分鐘,我說對年老幼少的原居民造成諸多不便。不知 L 何來的神通廣大,竟然拉了區議員來附和,也有村民響應開辦,只要政府發牌便行,不用付出一分一毫,但最後被運輸處莫須有地拒絕了,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今天香港人的質素提升了,不再滿意於『官字兩個口』的官僚作風,傳媒一直被受劣評,但仍是市民宣洩渠道的首選,原因傳媒對市民不滿的反應比政府快一千倍,可惜固執的左派人仕仍然熱愛此道,硬銷國安法,一樣有我講無你講。五十萬人上街,給左派人仕打了一記耳光,說明今天的香港人己經不受這一套,我們渴望的是透明度高的政府。家長式管治作風己經不合時宜,昨天大男人還可以在家裡橫行霸道,今天小男人卻要把每日行蹤及每通電話的來源高度透明化,足見高度問責的管治手法乃大勢所趨也。

172

愛得舒適

關鍵旅行社的廣告口號是『… 招積舒適出色超級超值 …』something like that。年紀大了,玩急口令的功力也隨之退化。其中最深刻印象的是『舒適』一詞,超值跟舒適是相違背的,香港旅客外遊從來也沒有舒適的觀念,總之以最短時間之內玩得最多景點的旅行團為之最超值,三日內玩完整個北京,抵啊!每日趕鴨仔般早出晚歸,每個景點平均只逗留十五分鐘,比上班還要辛苦,外國人 vacationing 包含悠閒的意思,這是忙碌的香港人永遠也不會明白的。

我喜歡以自由行方式旅遊,朋友都不明白,因為自由行套票其實比旅行團還要貴,況且也沒有領隊照顧。但我仍然喜歡自由行,純粹因為可以玩得舒適,每天睡飽了便去玩,玩累了便回酒店歇息,吃喝玩樂,適隨專便。早前去了上海四天,才只遊了一半景點,但玩得很 relax,也沒有人來強迫我到指定地點去購物和用膳。

男人要求舒適比女人講究,去沖涼耷骨的往往是男性居多、家裡一部兩萬多元的按摩椅也是男人嚷著買的、客廳要有無敵海景的也是男人。三十歲後,男人往往因『嘆過龍』而長出『啤酒肚』,但運動依舊愈做愈少;女人恰恰相反,三十歲後,『百零磅』的都去纖體,節食、健身、桑拿、高溫瑜伽,為求減去一磅而出賣舒適生活。

以男人的立場來看,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生活過得舒適是應該的,每曰營營役役地幹活,為何不在工餘時住得好一點?財政許可的話,也不妨換一套令人坐得舒服的沙發,或者換幾件順眼的擺設也可。所以一直避免在朋友新屋入伙時送傢俱,假若不合受者心意,置之無用,棄之可惜,日日『督眼督鼻』,生活一定不太如意。如其勉強忍受,不如扔掉。愛一個人也要愛得舒適,假若愛得不快樂,每一刻都在誠惶誠恐的心態下過日子,何苦?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所以男人在這個關節上往往比女人決斷。

171

驟雨中的陽光

颱風過後,黎明後現出了久違了的曙光。正當出門上班之際,天上忽然灑下了一陣毛雨,晨曦照過隨風飄揚的雨粉,閃閃爍爍的,活像從天而降的金粉。細雨紛紛,陽光斜照在微濕的街道上,泛起了點點耀目麟光。陌生人,騎著破舊的單車,支支喳喳地滑過路上的水窪,『察』的一聲,濺濕了路旁百無聊賴的長椅,沾上的水珠隨即群結黨地各自佔據一方,左一塊右一塊,凌亂得像一堆散亂的拼圖。路旁的楊柳樹,垂著濕潤的氣根隨風飄蕩,像一個出水芙蓉正在輕撥她的秀髮。許久沒有感受過晨雨的氣息了,一場細雨,頓時令上班的心情輕鬆了起來。

記起小時候聽過的一首舊歌《驟雨中的陽光》,時常盼望可以看見太陽雨,因為雨後往往出現彩虹,只是太陽雨可遇不可求,印象中只是見過寥寥數次而已。生活在紐約時,雨下得不多,反而是下雪的時候較有印象,不論下的是細雨,還是細雪,感覺上總是浪漫的。電影裡的溫馨情節,許多也用上了這樣的背景陪襯,例如《八月照相館》中永元與德琳在微雨中輕擁、《上海灘》裡許文強跟馮程程雪下漫步、《春逝》中尚優和恩素在郊外的舊屋外錄音時,下的是小雪;另一幕尚優非常想念恩素,夜深攔著計程車趕去看她,在恩素家門外相遇,那時下的是細雨;從遠郊驅車回家,恩素在尚優的車中小睡,那一幕,車廂外也是下著細雨。

小雨跟小雪都是生活上的甜品,偶爾驟然而來一下,可以令人心曠神怡,下得太大太久反而令人討厭,君不見『分手總要在雨天』嗎?《鐵達尼號》下沉的一刻正是下著滂沱大雨;《英雄本色》Mark 哥被殺一幕,也是下著大雨。再說,粵語『殘』片裡也是屢見不鮮,表妹在破廟內胡裡胡塗地『給』了表哥的一夜必定雷電交加,下著大雨;十八年後,小兒說要跟同父異母的妹妹結婚時,南紅『喊苦喊忽』地對兒子說:『冤~~~孽~~~~』那一個夜必定也是雷電交加,下著大雨。說到底,還是喜歡驟雨後的陽光,雨過天清,很勵志,也很切合現代人的需要,若見得上彩虹的話更 perfect。

170

遺忘了的舊店舖

三天內光顧了『扒王之王』兩次,這樣的飲食習慣實在不太健康。對『据扒』算不上是鍾愛,只是『扒王之王』新近開張的兩間分店剛巧比較『就腳』,跟朋友聚舊時,在試新的心態驅使下,不約而同地光顧了這兩家新店。言談間,除了對其食品及室內設計評頭品足之餘,最常問的是:『這裡原本開的是什麼店?』儘管我們都經常在該區流連,但十個朋友中倒會有七八個問不出所以來,記性差一直是我出了名的弱項﹝見《記性》﹞,但連在附近居住了卅年的朋友也記不起來,足見舊舖的魅力有限,『執笠』是理所當然的。

一場『沙示』,老家附近一帶成了重災區。三個月前後商場裡一共關了四家酒樓,許多店舖也撐不下去,有老字號的服裝店結業,人去樓空。門前貼了一張大字報,謂開業二十年,無奈結業,多謝街坊一直支持等等,字裡行間透出點點依依不捨。試想店主對著昏暗的空舖,捨不得擁有了二十年的品牌,還有曾經一起經歷歲月的老街坊。這一刻要走了,不交代一句嗎?執起一紙,心情沉重得像跟相戀了廿年的伴侶道別一樣,門外貼了一封分手信,毅然而去,自始後會無期。

誰說生意人沒有人情味?只是現實汰弱留強,一代新人換舊人,大集團逆市擴充,把美輪美奐的新餐廳、卡拉 OK、網吧等進駐商場之內,舊店迅速被好奇貪新的街坊淡忘。直至一天,再沒有人記起它半點的印象。老店主如今身在何處?得知舊顧客的無情會否覺得心傷?這一天,路過稔熟的鄰里商舖時,不論好與壞,請用心地記一記,或許一天,他離你而去之後,起碼還可以擁有一點回憶。

169

叻的女人

是日一篇報導,謂《讀者文摘》對女性的快樂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在中港台三地之間,香港的女仕們最不快樂。文章末段訪問了兩位香港女名人,分別為議員余若薇及有線記者張寶華,她們不約而同地說:『不快樂。』原因跟工作壓力有關。文章又引述《讀者文摘》的專家建議:

『… 女性要快樂,應多看書,增長智慧;經常保持笑容;確定自己的價值觀。』

難道專家暗示香港的女仕們都缺乏『智慧』及『自己的價值觀』?為此,我也對身邊的三姑六婆作了一個非正統的調查及分析,發覺結論跟上述背道而馳,在下對《讀》的見解實在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一﹞處於政治正確的大前題底下,我堅決反對『唯獨女性需要增長智慧』論。
二﹞香港的女仕們其實很愛讀書,比自少愛看《龍虎門》的男仕們實在有文化得多。
三﹞愈有智慧的女人,對生活要求愈高,愈不快樂。
四﹞愈有『自己的價值觀』的女人,愈會令男人不快樂。

認識過許多『叻』的女性朋友,但愈聰明的女人愈不快樂,因為她們有太多渴求,對愛情、事業、家庭、生活等要求很高,感情上要找一個比她能幹的男人、工作上要証明女性的辦事能力、家庭裡承擔起父母弟妹的學費起居、生活上也渴望遷離狹小的居住單位,搏命力爭上遊,正職兼職各一份,工餘還要修讀理想中的碩士學位。這樣的朋友,我起碼認識三位,包括 S 在內。正因為她們能力高、有自信,才會把一堆又一堆的責任揹上身。她們快樂嗎?Not Really,精神壓力令她們的愛情、事業、家庭、生活都搞得一塌糊塗。借一個比喻,小孩子一手拿起四隻蛋,手心一滑,珠殘玉碎,連最後一隻也沒有剩下來,這只是一個顯淺的道理。

至於為何愈有『自己的價值觀』的女人,愈會令男人不快樂?請看以前的《待我好》一文,在下不願多言。

168

酒與愛

一直不煙不酒,算不上是乖仔,身邊許多親友也不沾任何不良嗜好,這跟道德觀念無關,只是嫖賭飲吹百害而無一利,沒有必要去自傷身體。我們的飲食習慣跟外國人不一樣,他們每樣食品也貼上營養數據,方便監察每日的食量,甚至每點一次豉油也有數得計。為了健康,外國人每天所吸收的卡路里配額像守財奴一樣吝嗇。反觀中國人一般都比較勇敢,儘管煙包上寫著『吸煙可以致命』,中國的煙草銷量依然以大比數名列世界前茅。中國人喝酒也一樣豪爽,法國人喝紅酒或干邑也只是點到即止,香港的土豪卻是『成支上』,此舉無不嚇窒老外,為國爭光。

酒能亂性,這是連小孩也懂的道理,偏偏中國人會把之合理化。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所以跟朋友『快樂時光』﹝Happy Hour﹞總離不開酒,但三國時代還未有酒後駕駛法例,現代人卻沒這等福氣。最近報上有一則新聞,某君喝得難醉如泥後開車回家,遲不醉早不醉,剛巧在獨自歸家的路上睡著了,並反鎖在車廂裡。巡警路過,任拍任搖也弄不醒車中人。幸運的是,那時候車子正停在交通燈前,並非行駛中;更幸運的是,右腳仍然下意識地踏著剎車器,最後需要勞煩消防員破門叫醒該名醉漢。

曾經認識一位女孩子,學會喝酒的時候正值失戀,不快樂的時候需要喝酒,原因醉了才會睡得好。酒和愛情有種微妙的關係,感覺同樣濃烈,同樣會醉,同樣會令人沉溺得不能自拔,『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記得從前鄺美雲有一首歌如此說。從前的女同學特別喜歡在唱卡拉 OK 時點播這首歌,貪其歌詞感人,我則不以為然,因為餘下的兩句『未嘗酒醉已清醒,未曾深愛已無情。』則十分無厘頭:

一﹞『未嘗酒醉』的時候,『清醒』是理所當然的,這其實是一句廢話。
二﹞『未曾深愛已無情』跟『未嘗酒醉已清醒』意思完全沒有關連,只是填詞人為接上句而勉強堆砌而成。

然而,這兩句至今仍然是女孩子失戀後的金句。無他,只要是『深愛』、『無情』、『酒醉』、『情重』、『清醒』幾個字溝出來的句字,只要能夠激發寂寞的共嗚,便足夠令無知少女陶醉不已。同一樣的道理,失戀的時候,不管淳酒劣酒,可以令人入睡的便是好酒,其餘的,哪兒還有心情去管?

167

橡膠樹的愛

陶喆在演唱會尾聲時宣揚愛的訊息,然後唱出《Dear God》。在不快樂的日子裡,人類特別需要愛。然而愛一點也不簡單,比 having fun 或 feel the power﹝演唱會的另外兩個主題﹞更高層次,愛並不是一個實質的東西,不是看過一齣無厘頭的搞笑電影後可以營造出來。《Dear God》是陶在 911 事件後寫出來的歌,內容是要問神,為什麼可以容許這樣的悲劇發生在無辜的人身上?歌曲以樂與怒方式演譯,多月後在演唱會再聽這首歌,仍然可以感受到歌詞裡所表達的感情。

上周去了大馬的吉隆坡,當中參觀過橡膠樹園,導遊手拿著鐮刀親自示範,在傷痕累累的橡膠樹幹上深刻一割,白色的血液從傷口裡緩緩流出,無助地滴在乾涸的泥土上。對大馬人來說,這些白色的汁液是黃金,也是幾十年來馬來西亞的經濟支柱,它帶給了國家及人民的溫飽,但它的付出是基礎在傷害之上 ,橡膠樹對人類的愛,我們還得起嗎?

香港的七一大遊行及紐約前天的大停電,都顯示了市民的質素提高了,比從前更有危機應變能力、更團結、更關心社會、人與人之間更見守望相助,不論這個身邊人我們認識與否。回想從前,淺見的蟻民只管營營役役地『賺錢』,薪金成了量度人生的唯一指標,現在我們的世界變得有愛,兩年前後,彷如隔世。但這一切所付出的代價不斐。911 及 SARS 相繼發生,若不是無辜的人命喚醒了我們,人類還仍然不自知地執迷不悔。

然而,為何我們所需要的愛總要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這樣的愛,我實在受之有愧,也還不起。

166

盜亦有道

曾經被騙過五百五十元嗎?錢借了給朋友,然而人卻去如黃鶴,這種經驗試得多。當一個好人,總不能處處步步為營,尤其是眼前人聲淚俱下地要求幫忙時,更加沒有懷疑人的餘地。to be considerate,若騙局是真的話,這個後果,自問良心承擔不起。

『作為一個好人,同情心倒是預了被人騙去的,雖然明知那是一個騙局。』﹝見《十塊錢的同情心》﹞

報章上刊登了一段報導,年青人被一個內地女孩子騙了五百五十元。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實在沒有見報的價值,記者居心叵測,目的其實是去揶揄那名年青人『蠢』,跟被電子黨騙財的『施奶』看齊。

另外兩則新聞,香港某補習社的負責人犯了風化案,破案的關鍵是多個月前小偷光顧過該名犯人的住處,意外揭發案件,然後以匿名方式向警署告密;另一件舊聞,印度一名小偷光顧了某豪華別墅,臨走前在牆壁上寫了一封道歉信,意謂生活迫人,無奈犯案,請受害人見諒。兩宗案件說明盜亦有道,犯案時也講道義,不外乎旨在求財,無意傷天害理,若不,便受江湖朋友唾棄云云。

何謂盜亦有道?記得小時候某天,老父被扒去銀包,小偷卻故意留下三塊錢,給老父打電話或搭巴士也好,絕望之餘,放人一條生路,俗語謂之『做人唔好去到咁盡』也。今天,盜還有道嗎?扒手偷去錢包後再不會留下一元八角,遇上受害人當天阮囊羞澀的話,還得小心賊人老羞成怒後『挏你兩刀』。

從前騙徒也有道,專引貪婪的人入局,貪財也好,貪色也好,總之死有餘辜。以人的同情心去設局是旁門左道,理論上,旅客流落異鄉,善心人慷慨相助,她還欠人家一個情,雖然這是一個騙局。年青人被騙去五百五十元,以我來看,他是一個富同情心的好人,比我的十塊錢的同情心還要友善得多。只是報章大字一登,醜事傳千里,朋友都姍笑他『傻仔』,家人則怪責他『死蠢』,自始香港又少一個好人,這個世界也變得更加絕情。

165

回到天方夜譚的世界

小叮噹有一則大長篇的故事,述及神奇法寶中有一雙可以進入童話故事的鞋子。靜宜穿上並迷失了在天方夜譚的故事裡,大雄等一班朋友立刻動身營救,但問題是時光機只可以回到歷史裡巴格達真實的世界,並不能夠進入天方夜譚中的神話世界。大雄等人在經歷過一段艱辛的旅程之後,終於能夠跨越現實與幻想的界線,並成功救出靜宜。故事貫穿了古、今及未來的時空背景,還帶一點傳說的神秘色彩。當然,那只是一個虛構的漫畫故事。

神話跟歷史是時常分不開的,哪裡都是一樣,連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也有一堆怪力亂神,望夫石、許願樹、姻緣石、太平山上的石龜等等。從前的人對傳說深信不移,原因他們知識貧乏,對許多自然現象均未能作出解釋,唯有憑寄超自然的力量去尋求答案。所以古人為求風調雨順,都紛紛去求天后及龍母。現今科學倡明,我們都只當傳說是故事來聽,沒有人會認真地把終身幸福去寄託在一塊石頭上,因為科學把事實跟傳說劃清了界線,我們都深明事理,除非是那些相信祁福黨的『阿婆』。

昨日在報章上讀到一篇報導,某劫匪光顧了一間便利店,卻沒有覷觀店內的錢財及貴重物品,卻奪去了一批網上遊戲的積分咭。天,這是什麼世界?竟然為了一個網上的世界而去犯案?同類的新聞比比皆是,少年因為失去了一把網上遊戲的武器而跳樓、因討錢玩網上遊戲而跟家人大動干戈 …… 不幸地,我們都反撲歸真,回到了與幻想分隔模糊的天方夜譚國度裡,但虛構的世界是永遠成不了真實的,任他在遊戲中如何天下無敵、如何家財萬貫,也換不到一分一毫實質的報酬。去偷取網絡世界的績分,倒不如去偷一塊麵包來得實際,最終還為了延續遊戲裡男主角的生命而留下案底,他是一個多麼可笑及可悲的笨賊,跟那些被祁福黨騙財的『阿婆』一樣愚昧。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