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執笠吧!

從來不是一位足球迷,利物蒲及皇馬訪港對我的影響不大。屋主 L 跟足球總會稔熟,月前混了兩張皇馬對港聯的內部認購門票,割愛相讓,可惜我婉拒好意,及後才發覺這兩張『波飛』價值連城,有錢都買唔到。

是日在蘋果日報讀到一篇陳穎的文章,謂足球運動只有在富裕國家及貧窮國家裡盛行。貧困地區沒有娛樂,一個皮球兩隻波鞋,已經足夠把年青人打發了一個下午。後來發覺足球原來可以踢出彩虹,積極練習,希望一天可以利用耀眼的球技換取較舒適的生活。富裕國家會投放大量資源來推動運動事業,慕求令足球成為年青人健康的消閑節目,總比他們流連街頭的好。

反觀,香港算什麼?窮不算窮,富不算富,利慾薰心的家長們只懂『搵錢』,任由放學後的『靚仔』去『浦』電子遊戲機中心,更甚的是聯群結黨地在屋村『蝦蝦霸霸』。看一看這顆東方之珠,在過去一年裡,我們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去和孩子們一起踢球?而自己又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去賭波?

最近電台接了兩宗關於皇馬球賽的投訴,令我無名火起:

一﹞足總內部認購門票太多,兼且不知去向,認為足總黑箱作業。
二﹞足總其實有錢賺,白花納稅人金錢。

內部認購或贈券其實一直存在著,不論本地或外國,不論是快譯通對花花,還是皇馬對港聯。因為足總是非牟利機構,香港足總更是賠錢連連,除政府資助外,贊助商是另一個收入來源。要說服商家每年花費數以十萬元的資助,門票是其中一個交換條件,要足總抽起這數千張贊助門票的話,不如變相叫足總『執笠』。另一方面,搞球賽不容許足總有錢賺,這是何理之有?事實上,足總每年搞的大小球賽不下數百場,敢說每一場也是『倒貼』的。長此下去,也不如也叫足總『執笠』吧。香港市民一年三百六十三日不去買票支持本地足運,剛巧兩天有球星到訪,便左右抱怨。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免費的球賽看,與其去 complain,不如多謝一下支撐著足運的工作者吧 。

香港的足球運動是苟延殘喘地生存著,它仍然存在,是為了年青一代還可以健康的成長,並非單純地因為陳穎先生所形容的『懷舊心態』作祟。如今慶幸還有人在推廣足球運動,以卵擊石地跟 PS2 爭市場,這一類人值得我們尊敬。只是短視的市民令足總愈來愈難以經營,徒然令年青人少了一項健康活動的選擇,最終受害的,其實是普羅大眾。

163

Please Be Considerate

在圖書館內貼上一張告示,勸籲用者在圖書館內避免使用手提電話,告示上劃了一個手提電話,電話上劃上一個紅色的圓圈及斜線,看圖識字。圖下寫上『Please be considerate』的字樣,中文意譯為『請為他人設想』。這句話很有儒家的謙厚思想。其他的標語,例如『No Smoking』或者『Please do not smoke』 等都有命令的意思。反之『Please be considerate』則說得很禮貌,請為他人設想好嗎?理論上,這句標語沒有明文規定用者不能使用手提電話,誰人發起『茅』上來,偏偏不去替他人設想,我們還能怎樣?

替他人設想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初到美國時,舅父諄諄善誘我們要多點體諒別人,禮待外國人,同胞更要互相幫忙,要不失中國人的面子。舅父的教誨經常銘記於心,只是移居美國的華人愈來愈多,質素每況愈下,一面背後嗤笑外國人『死老番』,另一面欺壓同胞,明『恰』中國人不諳英語。現在的唐人街已變得骯髒討厭了,中國人跟其他生活在美國的移民大不相同,小數族裔喜歡跟同聲同氣的同胞聚居一起。反之,我們一有機會便遷離華埠,跑得愈遠愈好。

不諱言,我很會替他人設想,也介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寧願自己蝕底,也不要開罪任何人。久而久之,做好人變成一門賠本生意﹝見《幸福是一門賠本生意》﹞,我不使用手提電話去騷擾別人,不等於人家也不會使用手提電話去騷擾你。最完美的世界是只挑回報率高的人去待他好,可惜現實歸現實,替人設想還是需要一視同仁,除非以下四類:

  • 不可以替他/她設想的一類:例如『東星班』,看過《Finding Nemo》這齣電影後,或許會對海鮮酒家的魚缸起了惻隱之心,但現實世界的海鮮,其實並不存在千里尋親這一回事,閣下大可放心享用。
  • 不能夠替他/她設想的一類:例如要求刁鑽古怪並無理取鬧的女朋友。
  • 不需要替他/她設想的一類:例如已經另有伴侶的舊情人,事實上,他/她比你幸福。
  • 不應該替他/她設想的一類:例如壞人,包括男人或女人,活該。

162

只怕夢到妳

最近醫生經常問我一個問題:『你最近睡得好不好?日間有沒有渴睡的情況出現?』他們要診斷的是『睡眠窒息症』,我如實地說:『沒有。』親友中,我的睡眠規律算最好了,不論是否需要上班,每日必定準時早睡早起,風雨不改。有說這是健康,我說這是勞碌命,連假日也要大清早爬起床來,也許前世是一隻公雞也說不定。

晚上睡得好是上天賜給我的福氣,上了床後,一般不會熬超過十五分鐘便呼呼入睡。我喜歡睡覺,也許是因為我懶,又或許是因為我喜歡發夢之故。記得電視劇《甜心俏佳人》裡有一幕,一位失婚婦人病重,希望可以在睡夢中渡過餘生,原因她在夢裡擁有另外一種生活,有位好丈夫、一雙兒女及幸福的家庭。後來委託 Ally 向醫院求情把她長期麻醉起來,法庭基於人道理由,酌情批準了。夢其實是一種迷幻藥,煩惱的時候可以躲進夢裡休息一下,但長期沉迷夢中會變得脫離現實。《甜》劇畢境是一個故事,它不用交代主角如何﹝在夢中?﹞去支付律師費及住院費,現實歸現實,裡頭只是一個虛幻的國度,夢中的麵包是永遠充不了飢的。

夢是虛構的,但我依舊喜愛發夢,在夢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難得的是,那裡的境物逼真得咫尺可及,恍惚擁有了夢中的快樂。幾米說:『懷念不等於仍然擁有。』但在一天當中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可以發夢,不快樂的心靈可以略為麻醉一下,有好過冇。

失戀的人需要逃避,腦海中浮著不再擁有的肖象,揮之不去。最好躲進夢中,好令思緒有一個喘息的機會,只是失戀的人經常失眠,多可怕。記得多年前周華健的一首歌這樣說:

『無法忘記,是否所有的點點滴滴和那些醉人卻心痛的故事,就在我儘情哭過之後,我就能入睡後忘記,只怕夢到妳……..』

很悲哀的一個故事,失眠之後,希望哭累了可以在睡夢中休息一會,卻偏偏夢見她。幸好我不曾這樣深刻地愛過一個人,我的夢,仍然可以活在一個快樂的世界裡。

161

抹香鯨的啟示

一條小抹香鯨擱淺於西貢大浪彎,數十位在附近宿營的年青人趕往相救,希望能夠把它推回大海。可惜一切努力只是愚公移山,重逾五噸的小鯨魚卻未動分毫。這段新聞動了我的惻隱之心,畢竟小鯨魚很可憐,因迷了路而魂斷香江。究竟因何誤闖香港水域?也許是自己任性,因為離群冒險而闖出來的禍,誰知道?然而專家各有說法,有的玄得很,什麼自動導航系統失靈云云,多年前當我認識舊女友的時候,或許也是自動導航系統失靈之故。

一條小鯨魚擱淺,觸動了數十位少年人的心,另外關心這段新聞的市民更加不計其數,人總是會有種類歧視的,要是被沖上岸的是一隻蟑螂,會不會有人義不容辭地去拯救這條小生命?別的不知道,我自有憐惜小鯨魚的原因,記得頭一次﹝也是唯一﹞近距離接觸鯨魚是在紐約的康尼島水族館。一隻大水缸養了一條小白鯨,嘴角長期掛著一個微笑, 額頭上生了一個疙瘩,長相活像一個壽星公,笨拙地遊來遊去,鯨魚大約有七米長,不論水缸有多大,還是跟它的身軀不成比例。鯨魚天生是不能被飼養的,只可以在無邊際的海洋自由地生活,後來得知美國的國家公園守則會定期把動物放歸大自然,這才令我安心一點。以後每次提起鯨魚,我總會想起康尼島的小白鯨,還有它令人快樂的微笑。

先入為主,以後遇上的鯨魚大概都是純良的,這叫以貌取『魚』。近日李碧華在散文上經常含沙射影地批評民建聯主席的樣貌,『恨』屋及烏,因政見不同,連樣貌都乞人憎。不只曾鈺成,葉局長、董伯伯、董太、梁司長等等一律成為樣衰之流,若他們在大浪彎擱淺了,不知有沒有人肯施以援手?黎明在大浪彎擱淺了,趕往相救的一定不只數十位少男少女。吾有自知之名,近年少了去海灘遊泳,或許是害怕遇溺後沒人來替我人工呼吸,在變靚仔之前,還是欺山莫欺水好了。

160

結構性失戀

身邊失業的朋友愈來愈多,失業等於失去收入。人窮志短,阮囊羞澀的時候不得不把生活要求降低,令原本已經不甚快樂的生活更加缺乏生氣,若任由悲觀的思潮漫延下去的話,不難令失業者覺得了無生趣,然後自尋短見。

然而,積極面對的人也不少。健失業多時,把心一橫,翻出他一直珍藏著的名貴攝影器材,轉行以拍照為生,生活依然過得愉快。但現實歸現實,當生活缺乏了穩定收入時,許多奢侈的嗜好也要收歛一下。聲自去年失業後,首當其衝要節約的是養車開支,簇新的車子被主人冷落了個多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他家裡的兩件寵物也有個多月沒出過街,在家裡納悶非常。大哥雖未有失業,但嚴重出糧不足,每日仍舊馬照跑、舞照跳,只是賽馬投注的金額少了,依然有購物欲,但沒有購買能力,周末花了一整天去 shopping,既可以嘆冷氣,又可以打發時間,一舉兩得。

以上所列舉的朋友都是能幹的人材,但能幹的人也會失業。他們大都年輕、有學識、有經驗、有才幹、肯做,最沒有理由要失業的人卻偏偏失了業,政府稱這個社會現象為『結構性失業』。小弟才疏學淺,不明白何謂『結構性』,字典也查不出來,總之有人莫須有地失了業便叫『結構性失業』。

日前跟 R 夜遊,路過某處橫街暗巷,她忽然想起『撈偏門』的前男友,然後顧影自憐地慨嘆:『為何當初會挑選這樣的一個男人?』一年當中,總會聽見女孩子如此自責﹝見《退貨保證》及《瞎了眼睛的女人》﹞,是因為男人質素不佳,所以女人都要委屈遷就?其實好男人多的是,問題不在於男人身上,只是女人的要求有問題,揀男朋友比阿婆揀橙還要嚴格。試舉例說:

  • 男朋友需有七分正氣之餘,最好帶三分邪。表面是壞男人,其實內心純良。
  • 男朋友需要口甜舌滑,但人品要正直,不要浮誇。
  • 男朋友需要靚仔,但最好不要太有女人緣。
  • 男朋友要有樓,但最好不要負資產。

因為女人跟高官一樣無理取鬧,所以有條件的單身貴族多如雨後春筍,適婚男女跟香港的財政一樣,儲備多,卻每年出現赤字,即每年結婚人數遠不及選擇獨身的,最終形成社會問題,可以稱之為『結構性失戀』。

159

唯有民主

兩位高官昨夜突然辭官歸故里,卻不像會有人漏夜趕科場的樣子。政治是醜陋的,政客也是醜陋的,就連能幹如葉局長,一旦捲進了政治旋渦,也免不了損手爛腳。民建聯可能是一群醜陋的政客,但跟民主建港是兩碼子的事﹝註﹞,不論多麼的不喜歡,但我依然相信政治運動,依然相信民主。

國安法首讀通過後,議員李柱銘曾感慨地說:『能做的都己經做過了,我們實在無能為力。』那時候,國安法便是一架十頭馬車,怎樣也拉不住,連傳媒也隱約暗示,基本法廿三條在七月九日立法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誰不知,一場大規模的遊行奇蹟地把這架馬車拉停了,至於局長下台等等,卻是那時候始料不及的。

基本法沒有錯、國安法沒有錯、甚至葉局長也﹝可能﹞從來沒有欺騙過市民,只是中央政府的案底實在不太乾淨。試舉一例,文革時代我們太年輕了,可以按下不表,但八九民運卻是歷歷在目,幾十萬人和平集會後統統被冠上『反革命動亂』的罪名。梁家傑律師說得對,七月一日的遊行可以犯上國安法,五十萬人被『誤導』上街,搞手一定犯了煽動罪。當然,葉局長拍心口說內地法不會引入香港,但『煽動』一詞可圈可點,八九年的算煽動,七一遊行的算不算?到底『煽動』的定義是什麼?任憑妳翻欄了一本藍紙草案都找不出答案來。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在立法前所要求解釋的,也說明為何我們要求白紙草案,但政府的腦裡卻只有七月九日。

這場政治鬧劇現在已經伸延至民主的訴求,為什麼?因為由始至終這個政府及其施行的政策,都不是我們所挑選的,加上胡仙事件、仙股事件及買車事件等,隱約有內地依附權貴的腐敗影子﹝勿忘了董先生的權位也是跟江主席的關係而來﹞,我們的未來還可以怎樣期望?寄望中央政府再派另一個特首來管治香港?另加十四位長官及一堆保皇黨?到時候一樣會硬銷國安條例,胡仙事件、仙股事件及買車事件一樣沒完沒了,to deserve a better government,唯有民主。

〈原文上載於某網站的討論版〉

註:原文為:民主黨可能是醜陋的政客,但跟民主是兩碼子的事。

158

妳還好嗎?

連日抱病在家,除了兩個一早預約好的約會外,一直深居簡出。其實病得不嚴重,只是藥物的副作用甚為猛烈,眉宇間間歇地感覺暈眩,這幾天都活得身不由己,渾渾噩噩地虛渡歲月。好不容易才捱到周一,萬分不情願地爬起床上班去,關節隱隱地透著病瘉後的酸痛,應該是留在家休息的一天,但是為了公司裡的一點瑣事,不由自主地滾回大學,疲憊的身軀掛著一個沉重的腦袋,一整天都在行屍走肉。

下班的時候一到,急步趕上歸家的一班巴士,擠進下層碩果僅存的一個空位置。車子沿公路上的慢線蠕動,每位乘客都被顛簸的車廂弄得搖頭晃腦。這時候瞥見鄰座一位年輕女大學生,正低首不語地趕著功課,忽然令我想起久無音信的 S。記得某年秋天,S 在擠擁的時間表裡,勉強騰出時間來陪我欣賞亞殊堅納西的音樂會。在休息時段,也是這樣的在狹窄的座位上趕著功課,鼻梁上托著一樣的鏡片,抱著相同的塑膠透明文件夾,也同樣地握著一支廉價的原子筆,書寫著她斷斷續續的理想。

S 還好嗎?那支脫色的原子筆是否已經劃出她期盼著的彩虹?路過熟悉的景物時,她還會否如斯想念我?車子到站了,身旁的搭客魚貫地下車,久違了的思緒也隨著歸心似箭的人群急速地逃出我能觸及的範圍之外。這個晚上,夜涼如水,在感冒藥的影嚮下,迷迷糊糊地昏睡過去,在孤單的明月底下,一個人,正在發著遺忘了的夢。

157

幸福加氣站

我家最近添置了一件小玩意,跟某大礦泉水供應商訂購了一部水機,另加八桶礦泉水。插上電源後,左邊的水龍頭會源源不絕地供應熱水,右邊的供應冷水。買了這部水機後,惹來親友惡評,謂『連煲水都懶』。說得對,我對『煲水』是潛意識地缺乏耐性。美國的供水系統是有名的完善,絕對安全飲用,加上水源由地下水供應,炎夏飲用時帶有礦泉水一樣的清涼感覺。旅美華僑生活謹慎,習慣把水煮沸後才飲用,那種清新味道,一下子被煮沸得灰飛煙滅,就是把它們放進冰箱裡,還是會帶一種奇怪的『雪櫃』味。

香港的水質不敢恭維,問題可以追溯到珠江河的污染情況,所以香港的飲用水要先煮沸,但也不能馬上喝,需要倒進玻璃瓶裡,待涼快後才可飲用。坦白說,我沒有這個耐性。另外,飲用熱水要特地買一個保暖瓶,但也只能保持兩天左右,熱情過後的白開水,被主人統統倒掉,有如一夜情的伴侶般被恨心拋棄。其實傳統的喝水藝術,並不合乎現代人要簡化 supply chain 的物流概念。現在只要按一下水機,要熱有熱,要凍有凍,多簡單。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把日常生活過得現代化一點,我們經常要與時並進,這是特首說的。

從前的水源矜貴,現在的水 cheap 到人人有份,一開水喉,要幾多有幾多。不單水現在可以自來,電、媒氣、電話、電台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等,足不出戶也可以直達府上,這都靠幾千年來聰明的科學家努力的成果。現今社會物質生活富足,很難想像未來世界的人怎樣可以比現在活得更豐富?會是趨於滿足心靈上的需求嗎?按一下按鈕,自來一位神父來替信徒告誡?記得《小叮噹》裡面有一個《幸福加氣站》的故事,把打氣槍對準肚臍,扳動槍機後,人便立刻快樂起來,作者在故事末段刻意地把幸福加氣站描述得像鴉片一樣害人。夠長命的話,我希望可以活到廿二世紀﹝小叮噹的年代﹞,好讓我能夠享受一下幸福加氣站,我不怕自己會因此上癮,有誰能夠令我以後沉淪於幸福當中的話,只管放馬過來。

156

新一代的圖書館員‧續

上文提及圖書館服務的參考諮詢問題,我館曾經討論過書目查詢問題應否歸納為參考諮詢問題的範疇之內,我是唯一支持的圖書館員。我十分了解同事的見解,這個選擇本身是沒有對與錯之分,好壞只有視乎對資訊存取的執著程度而言。舉例說,遇上一位途人問路,閣下可以向這位朋友指點該走的路線及方向;熱心的,也可以親自帶他到目的地,兩者之間沒有誰做得對或誰做得錯之界定,分別在於服務質素的要求。

我是一個凡事都喜歡去理想化的人。長大後,發覺現實跟理想往往相拒甚遠,兩者之間常常需要作調整,尤其是三十歲後的單身貴族更加要『睇﹝食送﹞食飯』。因圖書館經費短缺,許多服務都可以搞得極不專業,為了跟大院校看齊,只要『人有我有』便算了,質素不值一提。久而久之,從書本裡學到的知識變得比愛麗斯夢到的仙境還要遙遠。多年來,一直都被其他院校牽著鼻子走,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後我們都在邯鄲學步。

新一代的圖書館員質素下降,這要怪科技發展得太快,而圖書館服務卻未見追隨,最終構成 Disintermediation 現象。用家越過圖書館員而直接去資料庫找資料,資訊存取的質素固然下降,圖書館員的存在價值也受到威脅。圖書館業這邊廂盡量拉攏逐漸遊離的圖書館用家,鼓吹專業的高質資訊搜尋服務,那邊廂卻不斷發展電子圖書館,鼓勵用者自行檢索,本身存在矛盾。但話說回來,什麼叫作 quality search?從前老師指導我們要常翻 Indexes,現在最常找的卻是全文資料庫﹝full text database﹞,更進一步的是把資訊存取依賴在網上搜尋引擎上。oh my god,圖書館員的專業質素也正在逐漸倒退,再多幾年,恐怕我們連什麼叫圖書館服務都忘得乾淨,一概都去幫襯 Google 算了。

155

新一代的圖書館員

圖書館科學眾多範疇之中,參考諮詢問題﹝reference question﹞是其中一項專業訓練。何謂參考諮詢問題?以資訊存取﹝Information Retrieval﹞的理論說,當資訊需求者﹝information seeker﹞到圖書館找尋資訊的時候,他們有一定的資訊模糊,這種狀態稱為不規則的知識狀況﹝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或 簡稱 ASK﹞,ASK 可簡單定義為:

當一個人意識到資訊需求,卻不知道什麼資訊適合滿足它,在詢問者缺乏對問題的知識情況下,不可能明確地指出何者可解決問題。因此Belkin﹝作者﹞主張放棄詢問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而以探討其意圖和目的來瞭解其不規則的知識狀況。 –見註釋1

換句話說,即資訊需求者『連自己都唔知自己搵緊乜』,這便是參考諮詢問題的難處所在。理論上此類問題需要圖書館專業去解答,但大部分在圖書館服務台遇上的問題,都可以歸納為非參考諮詢問題,但據恩師教誨所知,許多表面簡單而直接的問題,其實都潛意識地蘊含不規則的知識狀況,簡單一點說,用者以為自己『好醒』,其實很 Naive。

某日當值圖書館服務台時接過一位學生的查詢,她希望找一本名叫《Services Management in Asia》的書,但館藏中沒有。我本可以如實直說後打發她走,但碰巧那一刻心情特佳,替她找了一堆相關的書之餘,再教她到公共圖書館借,還特意介紹了網上預約的服務,服務遠超水準。把簡單的書目查詢引申成為找尋某科目的資料,這其實是一個把非參考諮詢問題變為參考諮詢問題的典型例子。這便是廿一世紀的圖書館新取向,有機會參觀一下美國的圖書館,今天的圖書館員實在比以前熱心得多呢。

  1. 資訊尋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http://www.lib.nccu.edu.tw/mag/admin/20/p13.html﹞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