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狂想

我有一個奇怪的閱讀習慣,是愛看求職刊物,除了可以知道各行業的情況外,內裡的文章都很正面,例如進修門路、成功秘訣、各行各業的介紹等等,間中也有經濟分析。日前在《求職廣場》裡讀到一篇名為《三種升職因素》的文章,讀後甚為火滾,現節錄如下:

『… 也許大家都會認同的是員工的能力表現是最重要的,但有些公司卻會以年資、學歷、關係、言語表現、工作態度……等因素作為晉升準則﹔所以單是勤力,有時是不足以令自己升職的。

服務年資:以員工加入公司的服務年資作為晉升的準則,是一般比較傳統和保守的做法。 ….

專業學歷:…. 因為公司以學歷作為升職或入職基準,這樣即使是真正有能者,也未必會得到高位。 ….

人事關係:…. 假如你與職場中的高層並無人事關係,你只有嘗試認識大老闆或上司的親戚,發展關係。 ….

以筆者而言,升識應以有能者居之,而非只局限於年資、學歷及人際關係,讀來好像很有道理,但稍有工管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膚淺的見識。首先,何謂『能』者?或者說,如何當一個『能』者?再淺白一點地問,如何把工作做得好?這是個連小學生都會答的問題 ── 天資、勤力及掌握工作上的技能和知識等等,都是最踏實的因素。當中成功不能夠單單賴以小聰明,這點應該沒有異議;勤力就是筆者所提及的『工作態度』;餘下來的,就是『掌握工作上的技能和知識』,請問這項不靠經驗及學問的話,那還可以靠什麼呢?或者反過來說,一個勤力的人,但缺乏經驗及相關的才能,老闆憑什麼要提拔他呢?難道是筆者所說的『只有嘗試認識大老闆或上司的親戚﹝去﹞發展關係』?

這其實是下屬典型的仇上﹝司﹞心態,因為他們不相信上司是『能』者居之的職位,不外乎是以『恃老賣老』及巴結關係而換來的權力,學位更加是一紙虛銜,更致命的是他們認為上司所幹的都是『我都識做』的職務。對此,在今期《招職》裡其中一篇文章打了一個貼切的比喻:壽司師傅所幹的,看來都是很簡單的事情,捏一件醋飯糰,放上一塊小魚生,但口感卻是差天共地。一件成功的壽司,並不是單純地把一塊魚生加在飯糰上便算,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那就是前段所提及的膚淺。

入過學堂與否,好比一件壽司有優劣之別,愚昧的人不明白,因為他們眼裡的虛銜都沒有跟知識拉上關係,理由可以追溯至本地的教育制度。『求學不是求分數』,今天的莘莘學子求學就是不為求學問,而是去求分數。久而久之,教學方針起了一個病變:學生填鴨式硬記、補習社專『貼』會考題目、教案裡沒有試題以外的課程、學生不去思考、也沒有求知的興趣。在本地『數位化』的教育制度下浸淫了十多年,畢業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學會了些什麼知識,難怪會有人懷疑學歷是浪得虛名的銜頭。不信的話,可以隨便找一位中學生去問:除了《偶然》及《再別康橋》之外,到底徐志摩先生還寫過什麼作品呢?什麼?連《偶然》也不知道?那便不要說唸過中國文學了。

說到底,其實都怪不得我們無知,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教育部長羅太本身就是視學歷為虛銜的人。去年因超額教師問題而引致教育從業員過盛,羅太勸勉當屆的教育學院畢業生:『讀果行唔一定要做果行。』當學歷不是跟知識掛勾的時候,當然去做哪一行都沒所謂,可惜羅太也是前段述及膚淺的一類人,難道唸教育的朋友可以去當建築師不成?他們建成的平房羅太敢不敢去住?當然,在政府內部裡,羅太還不是最厚面皮的領導人,一如在下歸納了《求職廣場》一文的重點後如此說 ── 一個勤力的人,但缺乏經驗及相關的才能,只靠著認識老闆的關係而升了上位 ── 究竟是誰?名字呼之欲出,不提也罷。

27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