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韋哥!

中國習俗的繁文縟節多得累人﹝見《何府宴客》﹞,單是親戚的稱謂便已經五花百門,直屬的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丈夫妻子;遠房的親戚,例如:叔、舅、堂、婆、嫂、姑、嬸、表、甥、侄,只要關係連得起來的,統統都有稱謂,而且可以重疊使用,例如表叔或堂侄,甚至叔岳母、祖姑母、表侄孫媳等等。稱謂種類繁多,蔚為奇觀,計算方法像數學上的指數﹝Exponential function﹞一樣複雜,赴親戚的婚宴時,適合帶本族譜來算清楚自己跟每位賓客的恩怨。

若要完完整地把大中華稱謂系統搬進生活中,實行上會有一定的困難。理論上,廿歲出頭的女孩子也有機會被後輩稱作『阿姨』或『姑媽』,只是當事人十居其九也不願意無辜地被叫『老』了,但究竟姑媽要多大以後才可以被稱作姑媽?禮節上沒說明;叫『姐姐』也是不妥,因為『爸爸』不可能等於『姐姐的哥哥』。

稱謂本身也有可以一詞兩意,有時候也不得不避諱。曾幾何時,『姨媽』一詞被編了入女性生理詞典裡,為免尷尬,就是真的是姨媽來拜訪也不能如實直說。另外,拜周星馳的《賭聖》所賜,『三叔』一詞不其然令我想起吳孟達的間歇性精神失常,以後一說起『三叔』也會下意識地學周星馳腔拖著尾音:『三~~~叔~~~』。『小姐』一詞也代表了多重意思,女人被專稱為乜乜小姐,可以因為: 一﹞她未嫁;二﹞她還年輕;三﹞她雖然結了婚,但還想沿用舊姓;四﹞她雖然結了婚,但還覺得年輕;五﹞她是舞小姐。除了第 5 點外,頭四點的用法沒有準則,加上女人是小氣動物,不留神地叫錯了,她隨時跟你來個『面和心不和』。

稱謂不當地跟名字撞在一起也得避諱。朋友的女兒年屆十歲,隱約有十三點的質素,某日朋友要她向我稱呼。

她清一清喉嚨,學著班上『先生早晨』的方式說:『Good Morning, Uncle 韋!』

其實我也大不了她許多,不想提早榮登『Uncle』級,所以我要她叫別的。

她改口說:『韋叔~~~』

大吉利是,我急忙打斷她的稱呼,嚇得她真的話『縮』了回去。我厚著臉皮地要她叫我哥哥好了。

她一臉蠱惑,馬上提高嗓門說:『哦!韋哥!』

23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