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咭街道系列:天南地北雲集香江(上)

上文1 說過香港有趣的街道名,在做資料搜集的時候,發現香港在二十世紀初期不斷拓展土地之後,忽然衍生出許多新的街道,當時的官員要為這些新街道命名時,也許殖民地年代的人名已經用盡,沒名可用下便大量地使用地名,初時還會採用英國人熟悉的商埠,但後來所採用的地名已經毫無準則,隨意在中國地圖上找一堆地名便填上去,跟所命名的地方完全沒有關係。這情況可以理解,當要求閣下一口氣說出五十個地名時,頭數個地方可能跟你有關,也許是你曾經去過或令你很懷念的地方,但後來的必定是『亂嗡』。

港英政府有系統性地以地方名稱作為街道名,最早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初。當時港英政府為解決九龍及香港島街道名稱重疊的問題時,為一批街道重新命名,當中大部分在九龍區。在 1909 年 3 月第 184 號憲報2 列出一批被易名的街道,38 條被刊憲的新街道名稱當中有 30 條用上了地方名,分別是:

  • 港島區 —— 太原街。
  • 尖沙咀區 —— 北京道、漢口道、廣東道(實為廣州)、海防道、河內道、梧州台(今戈登街)。
  • 油麻地區 —— 甘肅街、北海街、西貢街、寧波街、南京街、吳松街(以上海巿的吳淞區命名)、雲南里、蘇州里(已消失)3廣東道、上海街。
  • 旺角區 —— 廣東道、長沙街、山東街、上海街。
  • 紅磡區 —— 南寧里(已消失)、天津街(已消失)、蕪湖街、大沽街。
  • 福全鄉(今稱深水埗)——  牛莊(即遼寧營口巿)街、重慶街、福州街 (二十年代填海後三條街道均已消失)。

有趣的是,當中超過一半是《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下指定(或相關)的通商口岸(標示紅色的地方)。此舉倒不一定跟兩份條約有關連,而是因為當時英國人跟中國有頻繁的貿易往來,必定對這些關口地區特別熟悉。當時港英政府引用過條約上的通商口岸(或相關)地區作街道名字的,計有:北京、漢口、廣州、寧波、南京、蘇州、牛莊、福州、天津、北河、大沽口、廈門、汕頭、上海、九江、基隆。沒用上做街道名稱的通商口岸(除台灣外)只有瓊州、登州及鎮江。

另一項有趣的地方是當時英國人十分喜歡採用越南地名,印象中越南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相反,當時港英政府鮮有採用其他國家地名作為街道名,唯一例外的是『東沙島街』,乃是以東沙群島而命名的。以越南地名命名的街道名稱有:

  • 河內道 —— 以越南的首都河內巿命名。
  • 東京街 —— 以越南的東京灣命名,今稱北部灣。
  • 海防道 —— 以越南的海防市命名。
  • 西貢街 —— 以前南越首都西貢巿命名,今稱胡志明巿。
  • 大南街 —— 以南越大南巿命名,今稱峴港。

另外值得一提是『緬甸台』其實是以德國城巿 Minden 而命名,跟東南亞國家緬甸無關。另外渣華道是以印尼爪哇島命名,舊稱爪哇道,因當時政府以位於北角的爪哇輪船公司(Royal Interocean Lines – RIL)而命名。

  1. 見《香港有趣的街道名
  2. Hong Kong Gazatte 1909.184
  3. 網上資料:『蘇州里就喺廟街同彌敦道之間,靠近油麻地天后廟,今日都唔存在喇。』
1909 年香港政府第 184 號憲報
1920 年九龍街道圖,可見牛莊街,重慶街及福州街。source: hkmaps.hk

492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