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 It Easy ﹝上﹞

香港這地方,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然而香港人卻不懂得放鬆。近年經濟不景,當不順景的時候,人總愛把每樣雞毛蒜皮的事情放在放大鏡下看,局外人卻「得啖笑」。最近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某人在九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時候,斥資數十萬元給妻子搞高檔玩具的小生意,兩口子一個高薪厚職,另一個專責小本生意,數年間開了兩家分店,比起一般平庸的 「打工仔」富有得多。一次金融風暴,給他們從天堂打進了谷底,因位高而成為首批被裁的管理層、高檔玩具生意一落千丈、住屋成了負資產、生意及樓宇按揭均成 為銀行的最大貸款顧客。近日按捺不住,找了某位『高人』指點迷津,然而卻令本已心灰意冷的他更加迷茫,「高人」謂其氣色不佳,這兩年不可賺超過六萬元的橫財,否則大禍臨頭。案件來到我的頭上,並替他找出了兩個方案:

一﹞據香港政府的薪酬趨勢指,香港人的「薪水」有明顯下降,不用「高人」來提示香港人普遍氣色不佳,要指點前路迷津,該找董健華看看。

二﹞戒賭,或以後多於六萬元的博彩獎金,全數撥歸韋信所有。

以韋信愚見,凡事放開看,才會清楚一點,每一個人也可以做到,不一定要老花眼。

36

聯合國英語

旅美多年,英語還萛過得去,然而,最覺得自豪的是練了良好的耳力,不論夾雜了哪兒口音的英語,小弟也能聽懂一二。紐約大概是全球人口最複雜的城市,每年也有成千上萬的新移民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因不同的語言背景影響關係,每種人也會創出別樹一格的英語來。從前在圖書館從事行政雜務的工作,職務上需要跟所有員工溝通關於人事及薪酬問題,上述問題都屬於最棘手的一類,任何跟金錢有瓜葛的事項,當時人大都面紅耳赤地理論一番,太初上司安排不諳英語的韋信來擔當此職務,實有其高明之處。然而,這卻給予了小弟許多練習的機會,尤其跟外地人『鬧交』的功力更爐火純青。

回港以後,因身居要職,相關職務自然地有人代勞,但一樣面對聯合國英語,原因圖書館學甚為冷門,大多需要『浸過咸水』的認可學歷,同事大多海外歸來,順理成章地吸收了他國的方言來。現時隔壁的兩位同事,一位帶了一口『柯屎』﹝Aussie﹞英語的澳洲回流港人,另一位則從英國回來,帶了一口『女皇』英語﹝Queen’s English﹞,加上本人的美式英語,大家用英語交談起來,相信會是一個笑話。例子一則,

英國人問:『Can I talk to your ‘clerk’?』

美國人答:『You can’t talk to my ‘clock’.  My clock can only speak tic-tok-tick-tok….』

說起聯合國英語,不得不提港式英語。港人的英語並非源於殖民地時候的半桶水英語教學,卻是回歸後港人將勤補拙,努力地跟菲傭學習後再融入自我文化的結晶品。話說某日午膳時,聽見鄰桌的婦人跟其菲傭通電的一段說話,節錄如下:

『拿!妳熄時 PM 就威貨咪當時爹喎!』﹝英譯:You wait for me downstairs at 6 PM﹞

『冰打時摩咭就得架喇』﹝英譯:It is fine to bring the small car (cart!) with you﹞

『妳為咩爸架下』﹝英譯:Will you remember?﹞

『係咁喇,拜拜』﹝不明白此句是跟菲傭說的還是要跟電話道別﹞

各種英語,唯獨港式英語最令人摸不著頭腦。

35

城中話題

這個月來,城中正流傳著一個話題,發生前早已流言四散,發生後圖書館內衣貓來來往往地談論著,開會時借題發揮,茶餘飯後也要討論,連近況神秘的舊同事也特地來電告知。話題是什麼呢?當然不是誤樂新聞或以巴問題,是行內的莫大消息。不說不知,是香港大學圖書館現有職位空缺。

事實上,近來這類型的職位鮮有空缺,一來職業偏門,二來現正遇上教育資源不足,圖書館專業職位有下降趨勢,難得有新職位開放。印象之中的一年多以來,全港只有過兩次同類的機緣。舊同事來電詢問有興趣與否,未伸請已先棎討敵情,舊同事果然志在必得。言談間,我說我館的經驗履歷比較難以概括,始終電子圖書館並非圖書館主要職務,能否吸引取錄者則屬各花入各眼。舊同事言語間甚為擔心,我安慰道,在我館確實有一 些寶貴經驗是同儕之中觸有的,不妨在履歷上記錄一二,例如 Liaison between office politics 等等。

34

有幸有不幸

最近到訪過一個網站,網主以一幅拼圖作版面設計,在每一小塊的拼圖上,都劃了一幅代表喜樂的圖案,意謂當生活上的小幸福連 結在一起後,便變成人生的大幸福。充滿心思之餘,還表達了網主對人生的樂觀態度。也許韋信年紀老邁,總是領略不到網主那一份常樂的境界,總覺得人生的拼圖,總該有苦與樂,總不成每個生活的小節都隨自己的意願而走。人生的拼圖應該像國際象棋的棋盤一樣,黑白相間,有幸有不幸才對。以近一星期為例:

幸福:每天接載上下班的巴士線,改用冷氣巴士
不幸:網站停了 ASP 支援功能

幸福:在甲骨文課上,學會了 SQL 之餘,還發覺網站增加了 MySQL 支援
不幸:甲骨文課換了一名男老師

幸福:朋友紛紛逆市轉工,事業另上高峰
不幸:韋信在工作上的問題,看來毫無解決的跡象

幸福:海外的親友相繼來電問候近況
不幸:據說紐約現正流傳著韋信結婚的謠言

幸福:S 百忙之中抽空來電
不幸:來電時碰巧手提電話缺電,不能通話之餘,卻偏有來電顯示

世事如棋,千變萬化,人生本該如此。

33

深圳與女人街

當堂弟得知韋信從未遊過深圳後,便自告奮勇地作嚮導,如是者,昨日韋信便柴娃娃地北上見識見識,並缺了周六那課令人「心動」的甲骨文課。北上前,聽說深圳的衣食住行都價廉物美,北上後,覺得 「價廉」是名不虛傳,「物美」則因人而異,看看閣下的審美目光如何罷了。以韋信的見解,只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關係,或許深圳的各類消費比香港便宜三分之二,但請預期各類品質也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罷了。

然而,香港人的通病是重價不重質,對於一張唱片、一個手袋或一部電器,都誤解為「都係同一樣野之馬,駛乜賣咁貴喎,深圳買 XX 蚊之馬」。當閣下能把一件原廠Burberry 手袋的品質與一件深圳翻版手袋的品質之間劃上等號的話,價廉物美之名當之無愧。環顧羅湖城的商店,不是賣翻版CD,就是廉價電器﹝但不敢保證合符國際安全標準﹞,或是翻版名牌手袋等,這些貨品旺角女人街都有。若閣下想找詠黎園水準的食肆或一套 ONKYO 音響器材而又願意付三分一費用的話,對不起,深圳一 概欠逢。

但最令人可惜的是深圳的生活水準也是跟女人街一般「市井」,或許更甚。話說韋信首次在深圳嘗過粗暴的招徠食客手法:交通混亂,不只人車爭路,車與車之間也要爭那個十字路口的「先到權」;走在街上,這邊廂,剛擺脫了那位纏擾的行乞者,那邊廂,街角的馬伕劈頭一句「啊生,要唔要小姐?」;忽然一群「飛車黨」蜂湧而來,問要不要坐計程車。看來香港還有在珠江三角洲的優勢,雖然內地擁有較便宜的營商環境,畢竟並非每位外來投資者也喜歡這樣的生活水準,等於香港人 「開舖」選址也不一定會選擇在女人街一樣。

後記:堂弟問韋信還會否再來深圳,為何不?只要是 expectation 需要調整一下 。韋信樣樣皆能,不著「踢死兔」也可以「踢拖」食大牌檔。以普羅消費而論,深圳仍然不失為一個價廉的地方,等於韋信從不抗拒逛女人街一樣。

32

甲骨文

圖書館員一向與人博學的感覺,韋信雖攀不上知識廣博,或許受了恩師的影響*,總認為大學圖書館員該不停進修來切合整體學術需要。畢業以來,從未間斷過學習的興趣,從鋼琴班到健身班,都是跟「裝備自己」 或「學術發展」扯不上關係的科目。自「高級」鋼琴班以後,一直搜集各院校課程的資料,考慮過中醫學入門及中國文學,最後選修了位於鄰近大學的「甲骨文」科。

甲骨文,當然不是指古時刻在龜甲上的文字,韋信才沒那樣無聊。甲骨文是一種能令自己的薪金於短期內上漲三至四倍的專業,有見及此,培訓中心樂於收取高昂的學費,反正同學們「比得起」。上這一類課程,門裡門外的眼睛都帶上一個金錢符號, 為興趣而來的大概只有韋信一個。

於一月報名,四月開課,跟一般新婚的男人一樣,過了三個月的冷靜期後,心情忐忑起來,盼望著開不成班,然後退回學費去吃一頓。然而,課程如期舉行,以後逢周二四六上課,即周二四下班後不能唱 K,周六不得在沙發上半躺半坐地看電視 ;但當年輕「蜜司」帶著甜美的笑容踏入課室時,我的求知欲忽然死灰復燃,勸籲韋信應該珍惜餘下的課程。

*恩師 Estelle Davis 教授,韋信於九零年兼職於紐約市立大學時的上司,擁有三個碩士學位、二個後碩士文憑﹝Post Graduate Certificates﹞,於一九九七年去世時正修讀環境科學博士,詳見:

http://www.ccny.cuny.edu/library/News/CircumSpice/cs54-5.html

31

影評

最近以不記名方式,在香港電台寫了一篇小影評,籍以抒發對此片的讚賞。

———————————————————————————

偶然地早了回家,恰巧看過這一集的『浮生錄影』,感覺上怕得很好,節奏明快。從來覺得愛情小品並不需要激情的片段,也不用呼天搶地來表達失戀。一段三角戀愛,導演含蓄地運用了男主角的一個反應,來表達了一個關鍵的段落:『男主角知道了秘密,感覺失落了。』

另外,導演也巧妙地以一碟海鮮炒飯貫穿不同時期的三段愛情,這是神來之筆。 選用李綺紅來演活開朗及愛冒險的角色﹝指事業及愛情﹞及黃賢智來演一位寡言的專業人仕,選角上恰到好處。編劇不明言結局,跟一般電視劇正好相反,的確帶給厭倦了主流電視劇的觀眾們一份新鮮感。

故事本身很簡單平凡,平凡得像隨時發生在你我身邊一般,小品型式的故事大多如此,把平凡的故事拍得細膩,令人看後不會厭悶,節奏要控制得恰到好處。能把平凡的故事拍得不平凡,這才突顯創作人的功力。

浮 生 錄 影 : 第 五 集 : 愛 @DV.Cam

http://www.rthk.org.hk/rthk/tv/videolife/20020408.html

30

電腦老餅

最近發生了兩件瑣事,証明了韋信乃真真正正的電腦老餅,電腦的歷史雖瞭如指掌,但對於最新科技則落伍於人,可謂「電腦老餅」一名。兩件瑣事, 一為正式停用了自 96 年起用的 mindspring 電子郵箱,二為替叔叔在互聯網上找到了一隻遺忘了二十年的前蘋果二代經典遊戲 Lode Runner。

Mindspring 是韋信第一家﹝也是唯一﹞採用過的互聯網供應商,沿用自 1996 年,但首次接觸互聯網卻可追溯至 1992 年還在大學唸電腦系的 年代,那時候的互聯網還未有 web*,只有終端機之間的網絡用 gopher、ftp 或 telnet 來連接,email 也只限於 ASCII 字庫,那時候整個互聯網都是文字的年代。韋信當年的電子郵箱是 h21cc@cunyvm.bitnet,沒看錯,頂層網址並非一般的 .com 或什麼的,而是 .bitnet,意謂行走 Bitnet 技術的網絡。隨後,相繼用過第一代的 Mosaic,微軟視窗 XT/AT﹝微軟唯一的磁碟版視窗﹞、新聞網 ﹝NetNews﹞、BBS、以及那時還在以色列的ICQ。

Lode Runner 的年代更遠,家裡第一部個人電腦是日本翻版的蘋果二代,那年為 1982 年,正值 Lode Runner 風行的時代。高登商場那時候還未有電腦店舖,只有黃金商場內數家賣軟件及老翻蘋果電腦的店舖,那裡兩元可以 copy 一隻電腦遊戲,用家需自行攜帶一片五又四分一寸的電腦磁碟,一面大既可以儲存四至五隻遊戲,反過另一面也可以用。

老餅起來,還有一大堆故事,例如用錄音帶儲存程式,Load 一隻遊戲要花上一個小時、還有那部經常停泊在黃金商場門口,內置兩部電腦的神奇抄碟貨van等等,同是電腦老餅的朋友們,在留言冊內分享一下吧。

*Mosaic — 全球首個 Internet Browser 始於 1993 年,以此為指標。

29

美國人患病不看醫生的理論

最近生病,除了經常被問候「多休息多喝水」外,還被問及:「有沒有看醫生?」我答:「沒有。」然後被同事冠以「美國人患病不看醫生」之罪名。想起那次跟校長午膳時,副校長也大談其「傷風感冒不用看醫生」的理論,無獨有偶,副校長也是旅美華人,正切合美國人患病不看醫生的理論。

其實美國人患病並非不看醫生,只是美國人大多關心自己服用的葯物。久而久之,也了解到自己對那種葯物最見效,遇上普通傷風感冒時,多休息多喝水,加上慣用的某種特效葯,兩日見效,若病情沒好轉的話,再看醫生也不遲。反之,香港醫生配藥後沒有列明成份,一般人毫不抗拒地紅的黃的吃了一堆,卻不知名堂,下次再患流感,當然只有再向醫生求救的餘地。

28

我們都老了嗎?

不知不覺,定期健身維持了近四個月,體能上應該比剛回港時好。健身院的好處在於「方便」,方便於四季如春,空調經常維持於七十度﹝華氏﹞,也不怕日曬雨淋、也方便於可以隨時休息,或甚中途輟學,回家去也。然而,健身服務因太方便關係,一般被笑為「華而不實」,肌肉騰騰,卻沒什麼耐力,說耐力,卻遠及不上瘦骨嶙峋的非裔馬拉松選手。

韋信自覺健身後該有成效,一口答允了早前的大東山之旅,雖然狼狽有之,卻自信可再走畢全程。昨日,堂弟相約踏單車,全程由沙田大圍至大埔,來回騎了五小時,相比在美時的體質好多了。從前我家有兩部單車,卻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原因,我騎不了兩三個街口便上氣接不了下氣,要宣告退役。

話說昨日單車之旅,連體重輕我一半的堂弟也自覺力不從心,是我們都老了嗎?我說這是都市病,一般人工作時間長,工作性質也漸趨少體力勞動,累積下來,體力也因年月而下降,有時間該多做運動,這是經驗之談。

27